【題目】“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聲此起彼伏,如果尋聲找去,你會發(fā)現(xiàn)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對。不久,如果你再來,會在水中看到小蝌蚪。繼續(xù)觀察下去,你還會看到青蛙那魔術般的外形變化過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試分析回答:
(1)雄蛙的鳴叫是為了 ;
(2)雌雄蛙抱對有什么意義? ;
(3)小蝌蚪長得不像“媽媽”,而像一條小魚。猜猜看,小蝌蚪在水中用什么進行呼吸? 。
(4)小蝌蚪經過魔術般的變化,最后成得和“媽媽”一樣了。你能寫出青蛙的發(fā)育全過程嗎?(請用箭頭和發(fā)育階段名稱表示) 。
【答案】(1)吸引雌蛙,是一種求偶現(xiàn)象。
(2)提高受精率
(3)鰓
(4)受精卵→蝌蚪→幼蛙→成體
【解析】
試題分析:(1)雄性青蛙在口的后方有鳴囊,可以鳴叫,雄蛙鳴叫是為了吸引雌蛙,屬于雌雄兩性之間的求偶行為。蝌蚪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
(2)青蛙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因此雌雄蛙抱對,有利于雌蛙、雄蛙同時排卵、排精,提高了精子與卵的結合的機會,提高了受精率。
(3)青蛙的幼體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為青蛙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發(fā)達,皮膚輔助呼吸。
(2)青蛙是有性生殖,卵細胞和精子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fā)育成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幼體,蝌蚪再發(fā)育成幼蛙,幼蛙發(fā)育成成蛙.像青蛙這樣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的發(fā)育過程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所以青蛙的發(fā)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黃瓜是人們常吃的一種蔬菜,內含豐富的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的性質不夠穩(wěn)定。莉麗同學想:黃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熟吃。那么,高溫是否會破壞維生素C呢?她決定就這一問題進行探究(提示:維生素C能與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使高錳酸鉀溶液褪去顏色)。
(1)作出假設:莉麗的假設是 。
(2)該探究實驗的變量是 。
(3)制定計劃并實施:
①稱取等量的兩份黃瓜,其中一份保持新鮮,另一份 ,然后分別制成相同體積的汁液,倒入兩個小燒杯;
②取2支潔凈干燥的小試管編號1和2,分別注入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2毫升,用一干凈滴管吸取生黃瓜汁液,逐滴滴入1號試管,邊滴邊振蕩邊觀察,直到高錳酸鉀溶液褪去,記錄所用汁液的滴數(shù)x;
③接著用另一干凈滴管,吸取熟黃瓜汁液,逐滴滴入2號試管,振蕩并觀察高錳酸鉀溶液的顏色,直到顏色褪去,記錄所用汁液的滴數(shù)y。
(4)分析得出結論:
請你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相應結論。
①若x=y(tǒng),則說明 ;
②若x<y,則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調查顯示,很多初中生晚上11時左右才睡覺。專家建議學生入睡的最佳時間是晚上9時到10時之間,并睡足8小時,有利于身體的生長發(fā)育。因為晚上垂體會分泌更多的
A. 胰島素 B. 生長激素 C. 性激素 D. 甲狀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是個神奇的有機體。下列關于人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痰形成于喉
B. 手臂上的“青筋”是分布在淺表的神經
C. 腦干可調節(jié)心跳、呼吸、血壓等生命活動
D. 人體代謝產生的尿素,唯一的排出途徑是尿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幾種綠色植物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海帶依靠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 墻蘚的莖、葉內有輸導組織,因而適于陸地生活
C. 花生比蕨菜更適于陸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輸導組織發(fā)達
D. 卷柏依靠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哺乳動物的骨、肌肉和關節(ji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骨骼肌的兩端分別附著在同一塊骨上
B.骨骼肌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組成
C.骨骼肌受到刺激,牽動骨繞關節(jié)活動
D.運動系統(tǒng)主要由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個城市,工廠林立,煙霧彌漫,結果使樹皮熏成黑褐色,生活在樹上的樺尺蠖有深色和淺色的,這種情況下( )
A.深色多,淺色少 B.深色少,淺色多
C.深色、淺色一樣多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