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生物科技活動小組的同學們對“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設計了如下A、B兩組實驗:
實驗步驟:
①采集新鮮的菹草(一種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離60w的白熾燈水平距離為10、20、30cm處,分別安放3個容器(如A圖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鮮菹草葉片,利用光強傳感器測出三個距離時的光照強度�,F察并記錄6分鐘后葉片上浮的數目(見表一);
③向B裝置1、2、3號容器內分別加入等量的新鮮蒸餾水、清水、1%碳酸氫鈉溶液(可向環(huán)境中釋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狀、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鮮菹草葉片,放在60W的白熾燈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強度相同)。觀察并記錄6分鐘后葉片上浮的數目(見表二)。
請據實驗現象分析回答:
(1)實驗中同學們發(fā)現部分葉片表面有氣泡冒出、且有上浮現象,請你推測此氣體為________,寫出此生理過程的表達式:________。
(2)分析表一,燈源與容器的距離遠近與葉片上浮數目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從中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
(3)B裝置中1、2、3號的變量是________,表二中1號內無葉片上浮,請推測其原因
是________。
(4)據以上兩組實驗結果分析,若要提高溫室大蔬菜的產量,應從哪兩個環(huán)境因素采取相
應的措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傳染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人類與傳染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1)早在13世紀,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們會背井離鄉(xiāng)外出避疫.這說明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傳染病具有的特點.
(2)北宋時期,我國人民最早采用接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1796年,詹鈉發(fā)明了牛痘接種法來代替人痘接種法.這兩種方法都屬于免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
(3)19世紀,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學家陸續(xù)發(fā)現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是引起傳染病的“罪魁禍首”,它們統(tǒng)稱為 .
(4)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開始了預防接種工作,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
(5)近些年來,產生了一些新的傳染病,例如,1981年美國發(fā)現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圖中的情形不會傳播艾滋病的是 .
(6)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發(fā)現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中成藥,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瘧疾屬于血液傳染病,吸血的動物(主要是瘧蚊)是其
(7)2016年,寨卡病毒、H7N9病毒開始肆虐,它們的結構特點是無細胞結構.感染了寨卡病毒、H7N9病毒的患者屬于 . 但目前人們還沒有發(fā)現有效的治療方法,可見,人類對傳染病的預防還不可有絲毫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