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AB⊥BC,
設⊙O的半徑為r,
在Rt△OBC中,
OC
2=OB
2+CB
2,
∴(r+2)
2=r
2+3
2解得:r=
,(1分)
∴⊙O
;
(2)如圖,連接OF.
∵AO=OB,BF=EF,
∴OF∥AE,
∴∠1=∠A,∠2=∠ADO,
又∵OA=OD,∴∠A=∠ADO,
∴∠1=∠2,
又∵OB=OD,OF=OF,
∴△OBF≌△ODF(1分)
∴∠ODF=∠OBF=90°,即DF⊥OD(1分)
∵OD是半徑,
∴DF是⊙O的切線;
(3)⊙O與⊙N外切.
理由如下:如圖,連接NE,
∵DG⊥BC,AB⊥BC,
∴DG∥AB,
∴
=
,
,
又∵AO=OB,∴
,
∴NE∥AB,
∴
,又DM∥OB,
∴
,∴
∵OB=OD,∴NE=ND,
∴圓心距ON等于⊙N的半徑與⊙O的半徑的和,
∴⊙O與⊙N外切.
設⊙N的半徑為x,
∵NE∥AB,
∴
,即
,
∴
,
∴⊙N的半徑為
.
分析:(1)由AB是圓O的直徑,BC為圓O的切線,根據切線性質得到AB與BC垂直,設圓O的半徑為r,在直角三角形OBC中,由OC=r+2,OB=r,CB=3,利用勾股定理列出關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r的值;
(2)連接OF,由OA=OB,BF=EF,得到OF為三角形ABE的中位線,根據中位線定理得到OF與AE平行,由平行得到∠1=∠A,∠2=∠ADO,又半徑OA=OD,根據等邊對等角得到∠A=∠ADO,等量代換得到∠1=∠2,由OB=OD,且OF為公共邊,利用“SAS”的方法得到兩三角形全等,得到∠ODF=∠OBF=90°,即DF⊥OD,得證;
(3)兩圓的位置關系是外切.理由是:連接NE,由兩直線與同一條直線垂直,得到DG與與AB平行,根據平行線得線段對應成比例,由OA=OB,等量代換后利用比例式得到NE與AB平行,再根據DM與OB平行,同理得到比例式,且等量代換后,得到NE=ND,即圓心距ON等于兩半徑相加,故兩圓位置關系為外切;設出圓N的半徑為r,由NE平行于AB,得到比例式,代入后列出關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r的值.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切線的性質與判斷,兩圓位置關系的判別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別與性質以及平行分線段成比例.
其中證明切線的方法有兩種:1、已知點,連接此點與圓心,證明夾角為直角;2、未知點,過圓心作垂線,證明垂線段等于半徑.
圓與圓位置關系的判別方法是:(R,r為兩圓的半徑,d為兩圓心間的距離)
當0≤d<R-r時,兩圓的位置關系為內含;當d=R-r時,兩圓的位置關系是內切;當R-r<d<R+r時,兩圓的位置關系是相交;當d=R+r時,兩圓的位置關系是外切;當d>R+r時,兩圓的位置關系是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