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紀的一位阿拉伯數(shù)學家曾提出一個“鳥兒捉魚”的問題
“小溪邊長著兩棵棕櫚樹,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樹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兩棵棕櫚樹的樹干間的距離是50肘尺.每棵樹的樹頂上都停著一只鳥.忽然,兩只鳥同時看見棕櫚樹間的水面上游出一條魚,它們立刻飛去抓魚,并且同時到達目標.問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開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有多遠?
分析:根據(jù)題意畫出圖形,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畫圖解決,通過建模把距離轉(zhuǎn)化為線段的長度.
由題意得:AB=20,DC=30,BC=50,
設(shè)EC為x,BE為(50-x),
在Rt△ABE和Rt△DEC中,AE2=AB2+BE2=202+(50-x)2,DE2=DC2+EC2=302+x2
又∵AE=DE,
∴x2+302=(50-x)2+202
x=20,
答: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20肘尺

另解:設(shè):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肘尺,則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比較低的棕櫚樹的樹跟(50-x)肘尺.
得方程:x2+302=(50-x)2+202
可解的:x=20;
答: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20肘尺.
點評:本題考查勾股定理的正確運用;善于挖掘題目的隱含信息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同步題 題型:解答題

11世紀的一位阿拉伯數(shù)學家曾提出一個“鳥兒捉魚”的問題:
“小溪邊長著兩棵棕櫚樹,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樹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兩棵棕櫚樹的樹干間的距離是50肘尺。每棵樹的樹頂上都停著一只鳥。忽然,兩只鳥同時看見棕櫚樹間的水面上游出一條魚,它們立刻飛去抓魚,并且同時到達目標。問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開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有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1世紀的一位阿拉伯數(shù)學家曾提出一個“鳥兒捉魚”的問題:

“小溪邊長著兩棵棕櫚樹,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樹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兩棵棕櫚樹的樹干間的距離是50肘尺.每棵樹的樹頂上都停著一只鳥.忽然,兩只鳥同時看見棕櫚樹間的水面上游出一條魚,它們立刻飛去抓魚,并且同時到達目標.問這條魚出現(xiàn)的地方離開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跟有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