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道外區(qū)二模)在等腰△ABC中,AC=BC,∠C=90°,點D為AB的中點,以AC為斜邊作直角△APC,連接PD.

(1)當點P在△ABC的內部時(如圖1),求證
2
PD+PC=AP;
(2)當點P在△ABC的外部時(如圖2),線段PD、PC、AP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
PA+PC=
2
PD
PA+PC=
2
PD

(3)在(2)的條件下,PD與AC的交點為E,連接CD(如圖3),PC:EC=7:5,PD=
7
2
2
(AP<PC),求線段PB的長.
分析:(1)通過連接CD,在AP上取一點E使AE=CP,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證明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出∠1=∠3,DE=DP,可以得到△E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從而得出結論.
(2)連接CD,延長PA到G,使AG=PC,連接DG,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以得到∠ADC=90°,從而可以得到A、P、C、D
四點在以AC為直徑的圓上,由∠1=∠2=45°,∠3=∠4,通過證明△PCD≌△GAD,得出∠1=∠G,PD=GD,從而證明△PG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從而得出答案.PA+PC=
2
PD
(3)由(2)的結論可以得出AP+PC=7,通過證明△PAD∽△PEC,利用PC:EC=3:5求出AD,從而求出AC,再利用△PEC∽△AED求出PC,就可以求出PA,得出PA=PD得出△PAB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PB.
解答:解:(1)證明:連接CD,在AP上取一點E使AE=CP,
∵點D為AB的中點,∠ACB=90°,
∴AD=CD,∠CAD=∠ACD=45°,∠ADC=90°,
∴∠CAP+∠ACD+∠DCP=90°,∠CAP+∠ACD+∠PAD=90°,
∴∠CAP+∠ACD+∠DCP=∠CAP+∠ACD+∠PAD,
∴∠DCP=∠PAD,PC=AE,CD=AD,
∴△CPD≌△AED,
∴DE=DP,∠1=∠3.
∵∠1+∠2=90°,
∴∠3+∠2=90°,
∴△EDP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PE=
2
PD.
∵AE+EP=AP,
∴PC+
2
PD=AP.

(2)線段PD、PC、AP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PA+PC=
2
PD
證明:連接CD,延長PA到G,使AG=PC,連接DG
∵∠APC=∠ADC=90°,
∴A、D、C、P四點在以AC為直徑的圓上.
∵AD=CD,
∴∠1=∠2=45°,
∴∠1=∠2=∠CAD=∠ACD=45°.
∵∠5=∠1+∠4,∠PCD=∠3+∠ACD,∠3=∠4,
∴∠5=∠PCD,PC=AG,AD=CD,
∴△GAD≌△PCD,
∴GD=PD,
∴∠1=∠G=45°,
∴∠PDG=90°,由勾股定理,得
PG=
2
PD
∵PG=PA+AG,
∴PG=PA+PC,
∴PA+PC=
2
PD.

(3)∵PD=
7
2
2

∴PA+PC=7.
∵PC:EC=7:5,則設PC=7m,EC=5m,
∴PA=7-7m.
∵△PAD∽△PEC,
AD
EC
=
PD
3m

AD
5m
=
7
2
2
7m
,
解得AD=
5
2
2
,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
AC=5,
∴在Rt△CAP中,由勾股定理,得
(7m)2+(7-7m)2=25,
解得,m1=
4
7
,m2=
3
7

∵AP<PC,
∴m=
4
7
,
∴PC=4,PA=3.
作PH⊥AD于點H,有△PHD∽△APC
PH
PA
=
PD
AC
,
PH
3
=
7
2
2
5

解得:PH=
21
2
10

在Rt△PHD中,由勾股定理,得
21
2
10
2+HD2=(
7
2
2
2,
解得:HD=
14
2
5
,HB=
81
2
10
,
在Rt△PHB中由勾股定理,得
PB2=PH2+HB2,
PB2=(
21
2
10
)
2
+( 
81
2
10
)2
,
解得:PB=
65
點評:本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勾股定理的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道外區(qū)二模)某同學為了解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對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我調查,按每天參加體育活動時間的多少將調查學生分為A、B、C、D四組,A、B兩組人數(shù)的比為3:5,繪制成統(tǒng)計圖如圖所示,請結合統(tǒng)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次調查中,一共抽取了多少名學生?
(2)將B組圖形補充完整;
(3)若C組參加體育活動時間為合格,你估計全校3000名學生中,每天參加體育活動時間合格的學生約有多少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道外區(qū)二模)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OA=5,cosB=
3
5
,直線AC交y軸于點D,動點P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沿折線A-B-C向終點C勻速運動,同時,動點Q從D點出發(fā),以每
5
個單位的速度沿DA向終點A勻速運動,設點P、Q運動的時間為t秒.
(1)求點C的坐標;
(2)求△PCQ的面積S(點P在BC上)與運動時間t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當t=
5
2
時,直線PQ交y軸于F點,求
FD
OD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道外區(qū)二模)比-5小1的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道外區(qū)二模)下列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