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邊長為2的正方形OABC的兩頂點A、C分別在y軸、x軸的正半軸上,點O在原點.現(xiàn)將正方形OABC繞O點順時針旋轉,當A點第一次落在直線y=x上時停止旋轉,旋轉過程中,AB邊交直線y=x于點M,BC邊交x軸于點N(如圖).
(1)求邊OA在旋轉過程中所掃過的面積;
(2)旋轉過程中,當MN和AC平行時,求正方形OABC旋轉的度數(shù);
(3)設△MBN的周長為p,在旋轉正方形OABC的過程中,p值是否有變化?請證明你的結論.

【答案】分析:(1)根據(jù)扇形的面積公式來求得邊OA在旋轉過程中所掃過的面積;
(2)解決本題需利用全等,根據(jù)正方形一個內角的度數(shù)求出∠AOM的度數(shù);
(3)利用全等把△MBN的各邊整理到成與正方形的邊長有關的式子.
解答:解:(1)∵A點第一次落在直線y=x上時停止旋轉,直線y=x與y軸的夾角是45°,
∴OA旋轉了45°.
∴OA在旋轉過程中所掃過的面積為

(2)∵MN∥AC,
∴∠BMN=∠BAC=45°,∠BNM=∠BCA=45°.
∴∠BMN=∠BNM.∴BM=BN.
又∵BA=BC,∴AM=CN.
又∵OA=OC,∠OAM=∠OCN,∴△OAM≌△OCN.
∴∠AOM=∠CON=(∠AOC-∠MON)=(90°-45°)=22.5°.
∴旋轉過程中,當MN和AC平行時,正方形OABC旋轉的度數(shù)為45°-22.5°=22.5°.

(3)在旋轉正方形OABC的過程中,p值無變化.
證明:延長BA交y軸于E點,
則∠AOE=45°-∠AOM,∠CON=90°-45°-∠AOM=45°-∠AOM,
∴∠AOE=∠CON.
又∵OA=OC,∠OAE=180°-90°=90°=∠OCN.
∴△OAE≌△OCN.
∴OE=ON,AE=CN.
又∵∠MOE=∠MON=45°,OM=OM,
∴△OME≌△OMN.∴MN=ME=AM+AE.
∴MN=AM+CN,
∴p=MN+BN+BM=AM+CN+BN+BM=AB+BC=4.
∴在旋轉正方形OABC的過程中,p值無變化.
點評:本題用到的知識點是:扇形面積=,求一些線段的長度或角的度數(shù),總要整理到已知線段的長度上或已知角的度數(shù)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到x軸的距離為8,到y(tǒng)軸的距離為6,且點P在第二象限,則點P坐標為
(-6,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0、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1(a,-3)與點P2(4,b)關于y軸對稱,則a+b=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A(2,3)、B(3,2)兩點.
(1)請再添加一點C,求出圖象經過A、B、C三點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反思第(1)小問,考慮有沒有更簡捷的解題策略?請說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開口向下的拋物線與x軸交于A、B兩點,D是拋物線的頂點,O為精英家教網坐標原點.A、B兩點的橫坐標分別是方程x2-4x-12=0的兩根,且cos∠DAB=
2
2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
(2)作AC⊥AD,AC交拋物線于點C,求點C的坐標及直線AC的函數(shù)解析式;
(3)在(2)的條件下,在x軸上方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APC的面積最大?如果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和△APC的最大面積;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一個圖形先繞著原點順時針旋轉的角度為θ,再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相似比為k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我們把這個過程記為【θ,k】變換.例如,把圖中的△ABC先繞著原點O順時針旋轉的角度為90°,再以原點為位似中心,相似比為2得到一個新的圖形△A1B1C1,可以把這個過程記為【90°,2】變換.
(1)在圖中畫出所有符合要求的△A1B1C1;
(2)若△OMN的頂點坐標分別為O(0,0)、M(2,4)、N(6,2),把△OMN經過【θ,k】變換后得到△O′M′N′,若點M的對應點M′的坐標為(-1,-2),則θ=
0°(或360°的整數(shù)倍)
,k=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