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直線y=-x+1與x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以AB為邊在第一象限內(nèi)作正三角形ABC,⊙O′為△ABC的外接圓,與x軸交于另一點E.
(1)求C點坐標.
(2)求過點C與AB中點D的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3)求過E、O′、A三點的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答案】分析:(1)先根據(jù)直線y=-x+1與x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求出A、B兩點的坐標,在Rt△ABO中,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長,故可得出tan∠BAO的值,可得出∠BAO的度數(shù),判斷出△ABC的形狀,由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得出CA∥OB,由此即可得出C點坐標;
(2)過D作DF∥OB,交OA于F,由點D是AB的中點可求出D點坐標,設過C、D兩點的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為y=kx+b(k≠0),再把C、D兩點的坐標代入即可求出此函數(shù)的解析式;
(3)過點B作BH⊥AC于點H,根據(jù)△ABC是等邊△,可知BH是AC的垂直平分線,BH過點O′,故點B與點O′
的縱坐標相等,故可得出O′的坐標,再由CA∥BO,BH⊥AC可知BH⊥OB且過⊙O′半徑的外端,故可得出OB是⊙O′的切線,由切線長定理可得OB2=OE•OA,進而可求出OE的長,故可得出E點坐標,
設過E、O′、A三點的拋物線為y=ax2+bx+c(a≠0),將三點坐標代入即可求出abc的值,故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1)∵直線y=-x+1與x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
∴A(,0),B(0,1),
在Rt△ABO中,
∵AB==2,
∴tan∠BAO==
∴∠BAO=30°
又∵△ABC是等邊三角形
∴AC=AB=2,∠BAC=60°,
∴∠OAC=90°
∴CA∥OB,
∴C點坐標為(,2);

(2)∵D是AB的中點,過D作DF∥OB,交OA于F,
則DF=OB=,OF=OA=
∴D點坐標為(,),
設過C、D兩點的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為y=kx+b(k≠0),
,解得
∴所求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x-1;

(3)過點B作BH⊥AC于點H,
∵△ABC是等邊△,
∴BH是AC的垂直平分線,
∴BF過點O′,
∵B(0,1),
∴當y=1時,x=
∴O′(,1),
∵CA∥BO,BH⊥AC,
∴BH⊥OB,且過⊙O′半徑的外端,
∴OB是⊙O′的切線,
∴OB2=OE•OA,即1=OE•,解得OE=
∴E(,0),
設過E、O′、A三點的拋物線為y=ax2+bx+c,將三點坐標代入得


解得
∴所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3x2+4x-3.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一次函數(shù)綜合題,涉及到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切線的判定與性質(zhì)、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一次函數(shù)及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等知識,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y=-
n
n+1
x+
2
n+1
(n為正整數(shù))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Sn,則S1+S2+S3+…+S2011=( 。
A、
1005
2011
B、
2011
2012
C、
2010
2011
D、
2011
4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9、如圖,已知兩直線a,b相交于O,∠2=30°,則∠1=
150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普陀區(qū)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分別是A(-1,0),B(3,0),C(0,2),已知動直線y=m(0<m<2)與線段AC、BC分別交于D、E兩點,而在x軸上存在點P,使得△DEP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m的值等于
4
3
或1
4
3
或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y=-2x+4交x軸于點A,交y軸于點B,點C為x軸上一點,AC=1,且OC<OA.拋物線y=ax2+bx+c(a≠0)經(jīng)過點A、B、C.
(1)求該拋物線的表達式;
(2)點D的坐標為(-3,0),點P為線段AB上的一點,當銳角∠PDO的正切值是
12
時,求點P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該拋物線上的一點E在x軸下方,當△ADE的面積等與四邊形APCE的面積時,求點E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直線y=kx+b的圖象過點A(-3,1);B(-1,2),
(1)求:k和b的值;
(2)求:△AOB的面積(O為坐標原點);
(3)在x軸上有一動點C使得△ABC的周長最小,求C點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