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菱形ABCD的頂點分別在x軸、y軸上,其中C,D兩點的坐標分別為(4,0),(0,-3).兩動點P、Q分別從A、C同時出發(fā),點P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沿線段AB向終點B運動,點Q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沿折線CDA向終點A運動,設運動時間為x秒.
(1)求菱形ABCD的高h和面積s的值;
(2)當Q在CD邊上運動,x為何值時直線PQ將菱形ABCD的面積分成1:2兩部分;
(3)設四邊形APCQ的面積為y,求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要寫出x的取值范圍);在P、Q運動的整個過程中是否存在y的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并指出此時P、Q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如圖1,過B點作BH⊥CD,垂足為H,由菱形的性質可知OB=OD=3,OA=OC=4,在Rt△COD中,由勾股定理求CD,根據(jù)S菱形ABCD=4S△COD求菱形面積,再根據(jù)S菱形ABCD=CD×BH求h;
(2)根據(jù)P、Q兩點運動速度表示AP,DQ,由S梯形APQD=
1
3
S菱形ABCD,或S梯形APQD=
2
3
S菱形ABCD,兩種情況分別求x的值;
(3)根據(jù)P、Q兩點運動速度表示AP,CQ,根據(jù)梯形面積公式表示y,再根據(jù)函數(shù)的性質求y的最大值及此時x的值.
解答:解:(1)如圖1,過B點作BH⊥CD,垂足為H,
∵四邊形ABCD為菱形,
∴OB=OD=3,OA=OC=4,
在Rt△COD中,CD=
OC2+OD2
=5,
∴S菱形ABCD=4S△COD=4×
1
2
×4×3=24,
又∵S菱形ABCD=CD×BH,即5h=24,解得h=
24
5


(2)依題意,得AP=x,DQ=5-2x,則S梯形APQD=
1
2
(x+5-2x)×
24
5
=
12
5
(5-x),
當S梯形APQD=
1
3
S菱形ABCD時,
12
5
(5-x)=8,解得x=
5
3
,
當S梯形APQD=
2
3
S菱形ABCD時,
12
5
(5-x)=16,解得x=-
5
3
(舍去);

(3)存在.
當點Q在CD上時,如圖2,依題意,得AP=x,CQ=2x,
∴y=
1
2
(x+2x)×
24
5
=
36
5
x(0≤x≤
5
2
),
當x=
5
2
時,y有最大值,最大值為
36
5
×
5
2
=18,⊙
此時P點在線段AB的中點,Q點與D點重合;
當點Q在AD上時,如圖3,
y=
1
2
(x+10-2x)×
24
5
=24-
12
5
x(
5
2
<x<5),
y無最大值.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的綜合運用.關鍵是根據(jù)題意求菱形的邊長,高,面積,根據(jù)梯形的面積公式列方程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四川巴中卷)數(shù)學(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y軸交于點A,

與x軸交于點B,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分別交于點M,N,已知△AOB的面積為1,點M的縱坐

標為2,

(1)求一次函數(shù)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直接寫出時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屆安徽滁州八年級下期末模擬數(shù)學試卷(滬科版)(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OABC是矩形,點A,C的坐

標分別為(6,0),(0,2).點D是線段BC上的一個動點(點D與點B,C不重合),過點D作直線=-交折線O-A-B于點E.

(1)在點D運動的過程中,若△ODE的面積為S,求S與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如圖2,當點E在線段OA上時,矩形OABC關于直線DE對稱的圖形為矩形O′A′B′C′,C′B′分別交CB,OA于點D,M,O′A′分別交CB,OA于點N,E.求證:四邊形DMEN是菱形;

(3)問題(2)中的四邊形DMEN中,ME的長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