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拋物線y=x2+bx+c交x軸于A(1,0)、B(3,0)兩點,交y軸于點C,其頂點為D.
(1)求b、c的值并寫出拋物線的對稱軸;
(2)連接BC,過點O作直線OE⊥BC交拋物線的對稱軸于點E.求證:四邊形ODBE是等腰梯形;
(3)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OBQ的面積等于四邊形ODBE的面積的?若存在,求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將A、B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待定系數(shù)b、c的值,進而可得到拋物線的對稱軸方程;
(2)設(shè)拋物線的對稱軸DE與x軸的交點為F,根據(jù)拋物線的對稱軸方程即可求得F點的坐標;根據(jù)拋物線的解析式可求出C、D的坐標,即可證得△OBC、△B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DBF=∠CBA=∠EOB=45°,由此可證得OE∥BD,然后再根據(jù)O、D、B、E四點坐標求出OD、BE的長,即可證得所求的結(jié)論;
(3)首先求出四邊形ODBE的面積,進而可得到△OBQ的面積,由于OB的長為定值,根據(jù)△OBQ的面積即可確定Q點縱坐標的絕對值,將其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Q點的坐標.
解答:(1)解:分別把A(1,0)、B(3,0)兩點坐標代入y=x2+bx+c得到關(guān)于b、c的方程組,
解之得:b=-4,c=3,
∴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2;

(2)證明: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4x+3,
當x=0時,y=3
∴C點坐標為(0,3),
而y=x2-4x+3=(x-2)2-1,
∴拋物線頂點D點坐標為(2,-1).
∴tan∠DOF=;
設(shè)拋物線的對稱軸DE交x軸于點F,
∴F點坐標為(2,0),連接OD,DB,BE.
∵△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BC,
∴∠EOB=45°,而OF=2,EF⊥OB,
∴EF=2,
∴E點坐標為(2,2),
∴tan∠ABE=2,
∴∠DAF≠∠ABE,
∴DO與EB不平行.
而△DFB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OE=∠OBD=45°,
∴OE∥BD,
∴四邊形ODBE是梯形.(5分)
在Rt△ODF和Rt△EBF中,
OD=,BE=,
∴OD=BE,
∴四邊形ODBE是等腰梯形.(7分)

(3)解:存在.理由如下:(8分)
由題意得:S四邊形ODBE=.(9分)
設(shè)點Q坐標為(x,y).
由題意得:S三角形OBQ=,S四邊形ODBE=,
∴y=±1.
當y=1時,即x2-4x+3=1,
,
∴Q點坐標為(2+,1)或(2-,1)(11分)
當y=-1時,即x2-4x+3=-1,
∴x=2,
∴Q點坐標為(2,-1),即為頂點D.
綜上所述,拋物線上存在三點Q1(2+,1),Q2(2-,1),Q3(2,-1).
使得S三角形OBQ=S四邊形ODBE.(12分)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等腰梯形的判定以及圖形面積的求法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拋物線y=x2-8x+c的頂點在x軸上,則c等于( 。
A、4B、8C、-4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拋物線y=x2+(1-2a)x+a2(a≠0)與x軸交于兩點A(x1,0)、B(x2,0)(x1≠x2).
(1)求a的取值范圍,并證明A、B兩點都在原點O的左側(cè);
(2)若拋物線與y軸交于點C,且OA+OB=OC-2,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拋物線y=-x2+bx+c與x軸負半軸交于點A,與y軸正半軸交于點B,且OA=OB.
精英家教網(wǎng)(1)求b+c的值;
(2)若點C在拋物線上,且四邊形OABC是平行四邊形,試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3)在(2)的條件下,作∠OBC的角平分線,與拋物線交于點P,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虹口區(qū)一模)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已知拋物線y=x2+bx+c經(jīng)過A(0,3),B(1,0)兩點,頂點為M.
(1)求b、c的值;
(2)將△OAB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90°后,點A落到點C的位置,該拋物線沿y軸上下平移后經(jīng)過點C,求平移后所得拋物線的表達式;
(3)設(shè)(2)中平移后所得的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為A1,頂點為M1,若點P在平移后的拋物線上,且滿足△PMM1的面積是△PAA1面積的3倍,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黔南州)已知拋物線y=x2-x-1與x軸的交點為(m,0),則代數(shù)式m2-m+2011的值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