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ABC(其中∠BAC是一個可以變化的角)中,AB=2,AC=4,以BC為邊在BC的下方作等邊△PBC,求AP的最大值.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利用變換和等邊三角形將邊的位置重新組合.他的方法是以點B為旋轉(zhuǎn)中心將△ABP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BC,連接A′A,當(dāng)點A落在A′C上時,此題可解(如圖2).
請你回答:AP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參考小偉同學(xué)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等腰Rt△ABC.邊AB=4,P為△ABC內(nèi)部一點,則AP+BP+CP的最小值是________.(結(jié)果可以不化簡)

6    (或不化簡為
分析:(1)根據(jù)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知A′A=AB=BA′=2,AP=A′C,所以在△AA′C中,利用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來求A′C即AP的長度;
(2)以B為中心,將△APB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P'B.根據(jù)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推知PA+PB+PC=P'A′+P'B+PC.當(dāng)A'、P'、P、C四點共線時,(P'A′+P'B+PC)最短,即線段A'C最短.然后通過作輔助線構(gòu)造直角三角形A′DC,在該直角三角形內(nèi)利用勾股定理來求線段A′C的長度.
解答:解:(1)如圖2,∵△ABP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BC,
∴∠A′BA=60°,A′B=AB,AP=A′C
∴△A′BA是等邊三角形,
∴A′A=AB=BA′=2,
在△AA′C中,A′C<AA′+AC,即AP<6,
則當(dāng)點A′A、C三點共線時,A′C=AA′+AC,即AP=6,即AP的最大值是:6;
故答案是:6.
(2)如圖3,∵Rt△ABC是等腰三角形,∴AB=BC.
以B為中心,將△APB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P'B.則A'B=AB=BC=4,PA=P′A′,PB=P′B,
∴PA+PB+PC=P′A′+P'B+PC.
∵當(dāng)A'、P'、P、C四點共線時,(P'A+P'B+PC)最短,即線段A'C最短,
∴A'C=PA+PB+PC,
∴A'C長度即為所求.
過A'作A'D⊥CB延長線于D.
∵∠A'BA=60°(由旋轉(zhuǎn)可知),
∴∠1=30°.
∵A'B=4,
∴A'D=2,BD=2
∴CD=4+2
在Rt△A'DC中A'C====2+2;
∴AP+BP+CP的最小值是:2+2(或不化簡為).
故答案是:2+2(或不化簡為).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勾股定理以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注意:旋轉(zhuǎn)前、后的圖形全等.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梯形ABCD中,AD∥BC,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若梯形ABCD的面積為1,試求以AC,BD,AD+BC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的面積.
精英家教網(wǎng)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yīng)想辦法移動這些分散的線段,構(gòu)造一個三角形,再計算其面積即可.他先后嘗試了翻折,旋轉(zhuǎn),平移的方法,發(fā)現(xiàn)通過平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的方法是過點D作AC的平行線交BC的延長線于點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如圖2).
參考小偉同學(xué)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ABC的三條中線分別為AD,BE,CF.
(1)在圖3中利用圖形變換畫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一個三角形(保留畫圖痕跡);
(2)若△ABC的面積為1,則以AD,BE,CF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的面積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正三角形ABC內(nèi)有一點P,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數(shù).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如圖2,利用旋轉(zhuǎn)和全等的知識構(gòu)造△AP′C,連接PP′,得到兩個特殊的三角形,從而將問題解決.
請你回答:圖1中∠APB的度數(shù)等于
150°
150°

參考小偉同學(xué)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1)如圖3,在正方形ABCD內(nèi)有一點P,且PA=2
2
,PB=1,PD=
17
,則∠APB的度數(shù)等于
135°
135°
,正方形的邊長為
13
13
;
(2)如圖4,在正六邊形ABCDEF內(nèi)有一點P,且PA=2,PB=1,PF=
13
,則∠APB的度數(shù)等于
120°
120°
,正六邊形的邊長為
7
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延慶縣二模)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ABC(其中∠BAC是一個可以變化的角)中,AB=2,AC=4,以BC為邊在BC的下方作等邊△PBC,求AP的最大值.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利用變換和等邊三角形將邊的位置重新組合.他的方法是以點B為旋轉(zhuǎn)中心將△ABP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BC,連接A′A,當(dāng)點A落在A′C上時,此題可解(如圖2).
請你回答:AP的最大值是
6
6

參考小偉同學(xué)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等腰Rt△ABC.邊AB=4,P為△ABC內(nèi)部一點,則AP+BP+CP的最小值是
2
2
+2
6
(或不化簡為
32+16
3
2
2
+2
6
(或不化簡為
32+16
3
.(結(jié)果可以不化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門頭溝區(qū)一模)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為DC、BC邊上的點,∠EAF=45°,連接EF,求證:DE+BF=EF.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yīng)想辦法將這些分散的線段集中到同一條線段上.他先后嘗試了平移、翻折、旋轉(zhuǎn)的方法,發(fā)現(xiàn)通過旋轉(zhuǎn)可以解決此問題.他的方法是將△ADE繞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ABG(如圖2),此時GF即是DE+BF.
請回答:在圖2中,∠GAF的度數(shù)是
45°
45°

參考小偉得到的結(jié)論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1)如圖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BC),∠D=90°,AD=CD=10,E是CD上一點,若∠BAE=45°,DE=4,則BE=
58
7
58
7

(2)如圖4,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點B是x軸上一動點,且點A(-3,2),連接AB和AO,并以AB為邊向上作正方形ABCD,若C(x,y),試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y,則y=
x+1
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北京)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梯形ABCD中,AD∥BC,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若梯形ABCD的面積為1,試求以AC,BD,AD+BC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的面積.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yīng)想辦法移動這些分散的線段,構(gòu)造一個三角形,再計算其面積即可.他先后嘗試了翻折,旋轉(zhuǎn),平移的方法,發(fā)現(xiàn)通過平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的方法是過點D作AC的平行線交BC的延長線于點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如圖2).
參考小偉同學(xué)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ABC的三條中線分別為AD,BE,CF.
(1)在圖3中利用圖形變換畫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一個三角形(保留畫圖痕跡);
(2)若△ABC的面積為1,則以AD,BE,CF的長度為三邊長的三角形的面積等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