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6,直角坐標系中,,以AB為直徑作半⊙Py軸于M,以AB為一邊作正方形ABCD.

(1)(2分)直接寫出C、M兩點的坐標。

(2)(6分)連CM,試判斷直線CM是否與⊙P相切?說明你的理由。

(3)(6分)在x軸上是否存在一點Q,使周長最?若存在,求出Q坐標及最小周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

    ∵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 ∴

    ∴ 

    連MP,Rt中,

    ∴,即    

(2)CM與⊙P相切        理由:Rt中,

    ∴     

    Rt中,

    ∴          ∵100+25=125

    ∴中,

    ∴        

即:     

    ∴CM與⊙P相切               

(3)中,CM恒等于10,要使周長最小,即要使最小,故作M關于x軸對稱點M’,連CM’交x軸于點Q,連MQ,此時,周長最小!     

   ∵

   設直線

   ∴

   ∴         

   ∴         

   ∵x 軸垂直平分MM’

   ∴

   ∴

   Rt中,

   ∴        

   ∴周長最小值為

   ∴存在符合題意的點Q,且

    此時周長最小值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2、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第一次將△AOB變換成△OA1B1,第二次將三角形變換成△OA2B2,第三次將△OA2B2,變換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
(1)觀察每次變換前后的三角形有何變化,找出規(guī)律,按此變化規(guī)律再將△OA3B3變換成△OA4B4,則A4的坐標是
(9,3)
,B4的坐標是
(32,0)

(2)若按(1)找到的規(guī)律將△OAB進行了n次變換,得到△OAnBn,比較每次變換中三角形頂點有何變化,找出規(guī)律,推測A的坐標是
(2n+1,3)
,B的坐標是
(2n,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3、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第一次將△OAB變換成△OA1B1,第二次將△OA1B1變換成△OA2B2,第三次將△OA2B2變換成△OA3B3
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16,0).觀察每次變換前后的三角形有何變化,按照變換規(guī)律,求第五次變換后得到的三角形A5的坐標和B5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M外接于矩形OABC,AB=12,BC=16,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
(1)寫出點A、B、C及M的坐標;
(2)過點C作⊙M的切線交x軸于點P,求直線PC的解析式;
(3)如果E為PC上一動點(運動時不與P、C重合),過點E作直線EF交PA于點F.
①直線EF將四邊形PABC的周長平分,設E點的縱坐標為t,△PEF的面積為S,求S關于t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②是否存在直線EF將四邊形PABC的周長和面積同時平分?若能,請求出直線EF的解析式;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4、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第一次將△OAB變換成△OA1B1,第二次將△OA1B1變換成△OA2B2,第三次將△OA2B2變換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1(4,0),B2(8,0),B3(16,0).
(1)觀察每次變換前后的三角形有何變化,找出規(guī)律,按次變化規(guī)律再將△OA3B3變換成△OA4B4,則A4的坐標是
(16,3)
,B4的坐標是
(32,0)

(2)若按第(1)題找到的規(guī)律將△OAB進行了n次變換,得到△OAnBn,比較每次變換中三角形頂點坐標有何變化,找出規(guī)律,推測An的坐標是
(2n,3)
.Bn的坐標是
(2n+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