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QQ空間等級是用戶資料和身份的象征,按照空間積分劃分不同的等級.當用戶在10級以上,每個等級與對應的積分有一定的關系.現(xiàn)在知道第10級的積分是90,11級的積分是160,12級的積分是250,13級的積分是360,14級的積分是490…若某用戶的空間積分達到1000,則他的等級是( )

A.15B.16C.17D.18

【答案】C

【解析】

掌握數(shù)字的變化規(guī)律探索,重點抓住每升一級,積分增加多少.

第10級的積分是:90=9×10=×10=×10,
第11級的積分是:160=16×10=×10=×10,
第12級的積分是:250=25×10=×10=×10,
第13級的積分是:360=36×10=×10=×10,
第14級的積分是:490=49×10=×10=×10,
…,
設第n級積分為1000分,則×10=1000,
解得n=17.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七年級同學到野外開展數(shù)學綜合實踐活動,在營地看到一池塘,同學們想知道池塘兩端的距離.有一位同學設計了如下測量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直接到達A、B的點E(A、B為池塘的兩端),連接AE、BE并分別延長AEDBEC,使ED=AE,EC=EB,測出CD的長作為AB之間的距離.

(1)他的方案可行嗎?請說明理由.

(2)若測得CD=10m,則池塘兩端的距離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家、食堂、圖書館在同一條直線上,小明從家去食堂吃早餐,接著去圖書館讀報,然后回家,如圖反映了這個過程中小明離家的距離ykm)與時間x(min)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jù)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小明吃早餐用了17min

B. 食堂到圖書館的距離為0.8km

C. 小明讀報用了28min

D. 小明從圖書館回家的速度為0.8km/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點M,N,P在同一條直線上,線段MN6,且線段PN2

1)若點P在線段MN上,求MP的長;

2)若點P在射線MN上,點AMP的中點,求線段AP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半徑為1個單位的圓片上有一點A與數(shù)軸上的原點重合,AB是圓片的直徑.(注:結果保留π )

(1)把圓片沿數(shù)軸向右滾動半周,點B到達數(shù)軸上點C的位置,點C表示的數(shù)是   數(shù)(填“無理”或“有理”),這個數(shù)是   

(2)把圓片沿數(shù)軸滾動2周,點A到達數(shù)軸上點D的位置,點D表示的數(shù)是   ;

(3)圓片在數(shù)軸上向右滾動的周數(shù)記為正數(shù),圓片在數(shù)軸上向左滾動的周數(shù)記為負數(shù),依次運動情況記錄如下:+2,﹣1,+3,﹣4,﹣3

   次滾動后,A點距離原點最近,第   次滾動后,A點距離原點最遠.

當圓片結束運動時,A點運動的路程共有   ,此時點A所表示的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活現(xiàn)象:

①用兩個釘子就可以把木條固定在墻上;

②從地道地架設電線,總是盡可能沿著線段架設;

③植樹時,只要確定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

④把彎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縮短路程.

其中能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釋的現(xiàn)象個數(shù)有(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AB=3cm,BC=6cm.點P從點D出發(fā)向點A運動,運動到點A即停止;同時,點Q從點B出發(fā)向點C運動,運動到點C即停止,點P、Q的速度都是1cm/s.連接PQ、AQ、CP.設點P、Q運動的時間為ts

1)當t為何值時,四邊形ABQP是矩形;

2)當t為何值時,四邊形AQCP是菱形;

3)分別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長和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數(shù)學興趣小組活動中,小明進行數(shù)學探究活動,將邊長為的正方形ABCD與邊長為2的正方形AEFG按圖1位置放置,AD與AE在同一直線l上,AB與AG在同一直線上.

(1)圖1中,小明發(fā)現(xiàn)DG=BE,請你幫他說明理由.

(2)小明將正方形ABCD按如圖2那樣繞點A旋轉一周,旋轉到當點C恰好落在直線l上時,請你直接寫出此時B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