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研究:在△ABC中,∠ABC=90°,分別以邊AB、BC、CA向△ABC外作正方形ABHI、正方形BCGF、正方形CAED,連接GD、AG、BD.
(1)如圖甲,求證:AG=BD.
(2)如圖乙,試說明:S△ABC=S△CDG
(提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均為直角)
作業(yè)寶

解:(1)∵四邊形ABHI、四邊形BCGF和四邊形CAED都是正方形,
∴AB=BH=HI=AI,BC=CG=GF=BF,AE=DE=CD=AC,∠H=∠I=∠E=∠F=∠IAB=∠ABH=∠FBC=∠BCG=∠FGC=∠BAC=∠ACD=90°.
∴∠ACD+∠ACB=∠BCG+∠ACB,
∴∠DCB=∠ACG.
在△ACG和△DCB中,
,
∴△ACG≌△DCB(SAS),
∴AG=BD;

(2)如圖2,作BM⊥AC于M,GN⊥DC的延長于點N.
∴∠BMC=∠N=90°
∵∠+∠2=90°,∠2+∠3=90°,
∴∠1=∠3.
在△BMC和△GNC中,

∴△BMC≌△GNC(SAS),
∴BM=GN,
AC•BM=DC•GN,
∵S△ABC=AC•BM,S△DCG=DC•GN,
∴S△ABC=S△CDG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質(zhì)就可以得出△ACG≌△DCB,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
(2)延長DC交GF于H,證明△BMC≌△GNC,就可以得出BM=GN,就可以得出結(jié)論.
點評:本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的運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質(zhì)的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運用,在解答時證明三角形全等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6、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若點E是△DBC內(nèi)的一點,且DE=DC,BE=CE.
(1)連接AE.說明△ABE≌△DCE的理由;
(2)求∠BDE與∠CDE度數(shù)的比值;
(3)拓展探索:若只將題中的條件“正方形ABCD”換成條件“梯形ABCD中,AD∥BC,AB=DC,2∠DBC=∠DCB”.如圖2,研究∠BDE與∠CDE度數(shù)的比值是否與(2)中的結(jié)論相同,寫出你的研究結(jié)果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探索與研究:
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們不僅很早就發(fā)現(xiàn)并應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嘗試對勾股定理作理論的證明.最早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的,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數(shù)學家趙爽.趙爽創(chuàng)制了一幅“勾股圓方圖”,用形數(shù)結(jié)合的方法,給出了勾股定理的詳細證明.在這幅“勾股圓方圖”中,以弦為邊長得到正方形ABDE是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間的那個小正方形組成的.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ab/2;中間的小正方形邊長為b-a,則面積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
S正方形EFGH=c2=(a-b)2+4×
12
ab
所以a2+b2=c2
(1)你能用下面的圖形也來驗證一下勾股定理嗎?試一試!
(2)你自己還能設計一種方法來驗證勾股定理嗎?
精英家教網(wǎng)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探索與研究:
在△ABC中,∠ABC=90°,分別以邊AB、BC、CA向△ABC外作正方形ABHI、正方形BCGF、正方形CAED,連接GD、AG、BD.
(1)如圖甲,求證:AG=BD.
(2)如圖乙,試說明:S△ABC=S△CDG
(提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均為直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探索與研究:
中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們不僅很早就發(fā)現(xiàn)并應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嘗試對勾股定理作理論的證明.最早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的,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數(shù)學家趙爽.趙爽創(chuàng)制了一幅“勾股圓方圖”,用形數(shù)結(jié)合的方法,給出了勾股定理的詳細證明.在這幅“勾股圓方圖”中,以弦為邊長得到正方形ABDE是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間的那個小正方形組成的.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ab/2;中間的小正方形邊長為b-a,則面積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
S正方形EFGH=c2=(a-b)2+4×數(shù)學公式ab
所以a2+b2=c2
(1)你能用下面的圖形也來驗證一下勾股定理嗎?試一試!
(2)你自己還能設計一種方法來驗證勾股定理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