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OC、OA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設點B(4,4),點P(t,0)是x軸上一動點,過點O作OH⊥AP于點H,直線OH交直線BC于點D,連AD.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OC上時,求證:OP=CD;
(2)在點P運動過程中,△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時,求t的值;
(3)如圖2,拋物線y=-數(shù)學公式x2+數(shù)學公式x+4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P、D、Q、C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證明:∵OD⊥AH,
∴∠OAP=∠DAC=90°-∠AOD;
正方形OABC中,OA=OC=4,∠AOP=∠OCD=90°,即:

∴△AOP≌△OCD
∴OP=CD.

(2)解:①點P在x軸負半軸上時,P(t,0),且t<0,如圖①;
∵在Rt△AOP中,OH⊥AP,
∴∠POH=∠PAO=90°-∠APO;
又∵∠POH=∠COD,
∴∠COD=∠PAO;
在△AOP與△OCD中,
,
∴△AOP≌△OCD;
∴OP=CD=-t,則:BD=BC+CD=4-t;
若△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則有:
=,得:=
解得:t=2-2或t=2+2(正值舍去);
②當點P在線段OC上時,P(t,0),0<t≤4,如圖②;
因為OP<OA、BD<AB、OA=AB,
若△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那么有:=,所以OP=BD,即:
t=4-t,t=2;
③當點P在點C右側(cè)時,P(t,0),t>4,如圖③;
同①可求得t=2+2
綜上,t1=2,t2=,t3=

(3)解:假設存在符合條件的點Q,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PC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則QP∥CD,且QP=CD;
若P(t,0)、D(4,t),則Q(t,-t),代入拋物線y=-x2+x+4中,得:
-t2+t+4=-t,即:t2-10t-24=0,
解得:t1=-2,t2=12;
②PC為平行四邊形的邊,則DQ∥PC,且AD=PC;
若P(t,0)、D(4,t),則 PC=QD=|t-4|,Q(t,t)或(8-t,t);
Q(t,t)時,t=-t2+t+4,即:t2+2t-24=0,
解得 t1=4(舍)、t2=-6;
Q(8-t,t)時,t=-(8-t)2+(8-t)+4,即:t2-6t+8=0,
解得 t1=4(舍)、t2=2.
綜上可知,t1=2,t2=12,t3=-6,t4=-2.
∴存在點Q,使得以P、D、Q、C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分析:(1)證OP=CD,可以證明它們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證明:△AOP≌△OCD;已知的條件有:∠AOP=∠OCD=90°,OA=OC=4,只需再找出一組對應角相等即可,通過圖示可以發(fā)現(xiàn)∠OAP、∠HAP是同角的余角,這兩個角相等,那么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全部條件都已得出,則結(jié)論可證.
(2)點P在x軸上運動,那么就需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點P在x軸負半軸上;可以延續(xù)(1)的解題思路,先證明△AOP、△OCD全等,那么得到的條件是OP=CD,然后用t表示OP、BD的長,再根據(jù)給出的相似三角形得到的比例線段,列等式求出此時t的值,要注意t的正負值的判斷;
②點P在線段OC上時;由于OP、CD都小于等于正方形的邊長(即OA、AB),所以只有OP=BD時,給出的兩個三角形才有可能相似(此時是全等),可據(jù)此求出t的值;
③點P在點C的右側(cè)時;方法同①.
(3)這道題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線段PC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那么點Q、D關于PC的中點對稱,即兩點的縱坐標互為相反數(shù),而QP∥CD,即Q、P的橫坐標相同,那么先用t表示出Q點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中,即可確定t的值;
②線段PC為平行四邊形的邊;先用t表示出PC的長,把點D向左或向右平移PC長個單位就能表達出點Q的坐標,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后即可得到t的值.
點評:此題是二次函數(shù)與幾何的綜合題,主要涉及了正方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等重點知識;題目解題的思路并不復雜,但難度在于涉及的情況太多,需要分情況逐一進行討論,容易漏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
9
2
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OC、OA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設點B(4,4),點P(t,0)是x軸上一動點,過點O作OH⊥AP于點H,直線OH交直線BC于點D,連AD.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OC上時,求證:OP=CD;
(2)在點P運動過程中,△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時,求t的值;
(3)如圖2,拋物線y=-
1
6
x2+
2
3
x+4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P、D、Q、C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正方形OABC,A、C分別在x軸、y軸上,點B在第一象限;將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置于點B處,設兩直角邊(足夠長)分別交x軸、y軸于點E、F,連接EF.
(1)判斷CF與AE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2)已知F(0,6),EF=10,求點B的坐標.
(3)如圖(2),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6,若將三角板的直角頂點移到BC的中點M處,旋轉(zhuǎn)三角板;當點F在OC邊上時,設CF=x,AE=y,直接寫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3章《二次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碱}集(43):23.6 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1章 反比例函數(shù)》2010年單元測評(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