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一塊腰長為 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二象限,且斜靠在兩坐標軸上,直角頂點C的坐標為(﹣1,0),點B在拋物線y=ax2+ax﹣2上.

(1)點A的坐標為 , 點B的坐標為;
(2)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3)設(2)中拋物線的頂點為D,求△DBC的面積;
(4)在拋物線上是否還存在點P(點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為直角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所有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
(1)(0,2);(﹣3,1)
(2)y= x2+ x﹣2
(3)

解:由(2)中拋物線的解析式可知,拋物線的頂點D(﹣ ,﹣ ),

設直線BD的關系式為y=kx+b,將點B、D的坐標代入得:

,

解得

∴BD的關系式為y=﹣ x﹣

設直線BD和x 軸交點為E,則點E(﹣ ,0),CE=

∴SDBC= × ×(1+ )=


(4)

解:假設存在點P,使得△ACP仍然是以AC為直角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若以點C為直角頂點;

則延長BC至點P1,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

過點P1作P1M⊥x軸,

∵CP1=BC,∠MCP1=∠BCF,∠P1MC=∠BFC=90°,

∴△MP1C≌△FBC.

∴CM=CF=2,P1M=BF=1,

∴P1(1,﹣1);

②若以點A為直角頂點;

i)則過點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

過點P2作P2N⊥y軸,同理可證△AP2N≌△CAO,

∴NP2=OA=2,AN=OC=1,

∴P2(2,1),

ii)若以點P為直角頂點.

過P3作P3G⊥y軸于G,

同理,△AGP3≌△CAO,

∴GP3=OA=2,AG=OC=1,

∴P3為(﹣2,3).

經(jīng)檢驗,點P1(1,﹣1)與點P2(2,1)都在拋物線y= x2+ x﹣2上,點P3(﹣2,3)不在拋物線上.

故點P的坐標為P1(1,﹣1)與P2(2,1).


【解析】解:(1)∵C(﹣1,0),AC=
∴OA= =2,
∴A(0,2);
過點B作BF⊥x軸,垂足為F,
∵∠ACO+∠CAO=90°,∠ACO+∠BCF=90°,∠BCF+∠FBC=90°,
在△AOC與△CFB中,
,
∴△AOC≌△CFB,
∴CF=OA=2,BF=OC=1,
∴OF=3,
∴B的坐標為(﹣3,1),
故答案為:(0,2),(﹣3,1);
·(2)∵把B(﹣3,1)代入y=ax2+ax﹣2得:
1=9a﹣3a﹣2,
解得a= ,
∴拋物線解析式為:y= x2+ x﹣2.
故答案為:y= x2+ x﹣2;
(1)先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長,即可得出點A的坐標,再求出OE、BE的長即可求出B的坐標;(2)把點B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3)先求出點D的坐標,再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直線BD的解析式,然后求出CF的長,再根據(jù)SDBC=SCEB+SCED進行計算即可;(4)假設存在點P,使得△ACP仍然是以AC為直角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若以點C為直角頂點;則延長BC至點P1 , 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 , 過點P1作P1M⊥x軸,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MP1C≌△FB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可得出點P1點的坐標;
②若以點A為直角頂點;則過點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 , 過點P2作P2N⊥y軸,同理可證△AP2N≌△CAO,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得出點P2的坐標;點P1、P2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進行檢驗即可.
③以點P為直角頂點,求出點P的坐標,再判斷點P不在拋物線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B,C兩點把線段AD分成2:5:3三部分,MAD的中點,BM=6cm,求CMA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兩個同心圓的半徑分別為4cm和5cm,大圓的一條弦AB與小圓相切,則弦AB的長為(
A.6cm
B.4cm
C.3cm
D.8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直角坐標系xOy中,A(﹣4,0),B(0,2),連結(jié)AB并延長到C,連結(jié)CO,若△COB∽△CAO,則點C的坐標為(
A.(1,
B.( ,
C.( ,2
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體會到靈活運用乘法公式使整式的乘法運算方便、快捷.相信通過對下面材料的學習、探究,會使你大開眼界,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例:用簡便方法計算:

解:

.

(1)例題求解過程中,第②步變形是利用___________(填乘法公式的名稱).

(2)用簡便方法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ΔABC的三邊長為a、b、c,下列條件能夠說明Δ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b:c=5:12:15 B. 3a=4b=5c C. a:b:c=1:2: D. 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BC=3AB,A,B兩點的坐標分別是(﹣1,0),(0,2),C,D兩點在反比例函數(shù)y= (x<0)的圖象上,則k的值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定義:如圖1,點M,N把線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為邊的三角形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則稱點M,N是線段AB的勾股分割點

(1)已知點M,N是線段AB的勾股分割點,若AM=3,MN=4求BN的長;
(2)已知點C是線段AB上的一定點,其位置如圖2所示,請在BC上畫一點D,使C,D是線段AB的勾股分割點(要求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畫出一種情形即可)
(3)如圖3,正方形ABCD中,M,N分別在BC,DC上,且BM≠DN,∠MAN=45°,AM,AN分別交BD于E,F(xiàn)

求證:①E、F是線段BD的勾股分割點;
②△AMN的面積是△AEF面積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數(shù)軸上有A、B、C三個點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a、b、c,滿足|a+24|+|b+10|+(c﹣10)2=0;動點P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終點C移動,設移動時間為t秒.當點P運動到B點時,點QA點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的速度向C點運動,Q點到達C點后,再立即以同樣的速度返回,運動到終點A.在返回過程中,當t=_____秒時,P、Q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