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以O(shè)A1=2為底邊做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三個頂點C1恰好在直線y=x+2上,并以此向左、右依此類推,作一系列底邊為2,第三個頂點在直線y=x+2上的等腰三角形.
(1)底邊為2,頂點在直線y=x+2上且面積為21的等腰三角形位于圖中什么位置?
(2)求證:y軸右側(cè)的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前后兩個以腰為一邊的三角形面積之和的一半(如:S右1=,S右2=).
(3)過D1、A1、C2三點畫拋物線.問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設(shè)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坐標(biāo)為(x,x+2).先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為21,得出關(guān)于x的方程,再解方程求出x的值,進(jìn)而可求解;
(2)分別求出y軸右側(cè)第n個等腰三角形An-1AnCn的面積與其前后兩個非等腰三角形的面積和,比較即可;
(3)先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過D1、A1、C2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由(2)的結(jié)論得出△C1OD1與△C1A1C2的面積和,再設(shè)在拋物線上存在點P(x,y),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然后分兩種情況進(jìn)行討論:①點P在直線y=x+2的下方,②點P在直線y=x+2的上方.針對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根據(jù)△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設(shè)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坐標(biāo)為(x,x+2).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在x軸上,∴高為:|x+2|,
由題意,有×2×|x+2|=21,
即|x+2|=21,
解得:x=-23或x=19,
設(shè)面積為21的等腰三角形是第n個三角形,則2n-1=19,或-2n+1=-23,
解得n=10或n=12,
∴在y軸的右邊從左到右第10個或y軸的左邊從右到左第12個;

(2)∵y軸右側(cè)第n個等腰三角形An-1AnCn的底邊兩端點坐標(biāo)為:An-1(2n-2,0),An(2n,0),
∴面積為:×2(2n-1+2)=2n+1,
前后兩個非等腰三角形的面積和為:×2(2n-2+2+2n+2)=4n+2.
∴y軸右側(cè)的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前后兩個以腰為一邊的三角形面積之和的一半;

(3)∵以O(shè)A1=2為底邊做等腰三角形,∴A1的坐標(biāo)為:(2,0),
∵第三個頂點C1恰好在直線y=x+2上,∴C1的坐標(biāo)為:(1,3),則C2的坐標(biāo)為:(3,5),
∵B1的坐標(biāo)為:(-2,0),∴D1的坐標(biāo)為:(-1,1).
設(shè)過D1,A1,C2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為:y=ax2+bx+c,
將D1,A1,C2三點代入,
得:,解得:,
∴過D1,A1,C2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為:y=x2-x-2,
由(2)知,△C1OD1與△C1A1C2面積和等于△OA1C1面積的2倍,即為:2××2×3=6.
設(shè)在拋物線上存在點P(x,y),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
分兩種情況:
①當(dāng)點P在直線y=x+2下方時:
則有×4×[x+2-(x2-x-2)]=×6,
解得:x1=0,x2=2.
當(dāng)x=0時,y=x2-x-2=-2.
當(dāng)x=2時,y=x2-x-2=0.
∴P1(0,-2),P2(2,0);
②當(dāng)點P在直線y=x+2的上方時:
則有(x+1)[+y-5]=×6,
得:y-x-6=0,即x2-x-8=0,
x2-2x-6=0,
解得x=1±
當(dāng)x=1+時,y=x2-x-2=7+
當(dāng)x=1-時,y=x2-x-2=7-
∴P3(1+,7+),P4(1-,7-).
故存在符合條件的點P,它們的坐標(biāo)是P1(0,-2),P2(2,0),P3(1+,7+),P4(1-,7-).
點評:本題是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題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識有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三角形的面積的求法以及學(xué)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難度較大,體現(xiàn)了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其中第三問進(jìn)行分類討論是解題的關(guān)鍵,運用坐標(biāo)表示三角形的面積是難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以點O為位似中心,將五邊形ABCDE放大后得到五邊形A1B1C1D1E1,已知OA=10cm,OA1=20cm,五邊形ABCDE的面積為50cm2,則五邊形A1B1C1D1E1的面積為
200
200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一模)如圖,以O(shè)A1=2為底邊做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三個頂點C1恰好在直線y=x+2上,并以此向左、右依此類推,作一系列底邊為2,第三個頂點在直線y=x+2上的等腰三角形.
(1)底邊為2,頂點在直線y=x+2上且面積為21的等腰三角形位于圖中什么位置?
(2)求證:y軸右側(cè)的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前后兩個以腰為一邊的三角形面積之和的一半(如:S右1=
S△D1OC1+S△C1A1C2
2
,S右2=
S△C1A1C2+S△C2A2C3
2
).
(3)過D1、A1、C2三點畫拋物線.問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
4
3
?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以O(shè)A1=2為底邊做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三個頂點C1恰好在直線y=x+2上,并以此向左、右依此類推,作一系列底邊為2,第三個頂點在直線y=x+2上的等腰三角形.
(1)底邊為2,頂點在直線y=x+2上且面積為21的等腰三角形位于圖中什么位置?
(2)求證:y軸右側(cè)的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前后兩個以腰為一邊的三角形面積之和的一半(如:S右1=數(shù)學(xué)公式,S右2=數(shù)學(xué)公式).
(3)過D1、A1、C2三點畫拋物線.問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數(shù)學(xué)公式?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2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初級中學(xué)中考數(shù)學(xué)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以O(shè)A1=2為底邊做等腰三角形,使得第三個頂點C1恰好在直線y=x+2上,并以此向左、右依此類推,作一系列底邊為2,第三個頂點在直線y=x+2上的等腰三角形.
(1)底邊為2,頂點在直線y=x+2上且面積為21的等腰三角形位于圖中什么位置?
(2)求證:y軸右側(cè)的每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前后兩個以腰為一邊的三角形面積之和的一半(如:S右1=,S右2=).
(3)過D1、A1、C2三點畫拋物線.問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PD1C2的面積是△C1OD1與△C1A1C2面積和的?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