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探究的大小。
解:∵42=16,=20,52=25,∴4<<5,左邊試一個比4大的數,右邊試一個比5小的數,
,∴4.4<<4.6,19.36比21.16更接近20,可令左邊+0.05,右邊-0.1 ,∵,=20,=20.25,∴4.45<<4.5,依此類推,可得的近似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拋物線頂點D (0,
1
8
),且經過點A(1,
17
8
).
(1)求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2)點F是坐標原點O關于該拋物線頂點的對稱點,坐標為(0,
1
4
).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求線段FA的長度;過點A作AA1⊥x軸,過點F作x軸的平行線,交AA1于A2,則FA2=1,A2A=
17
8
-
1
4
=
15
8
,在Rt△AFA2中,有FA=
12+(
15
8
)2
=
17
8
.已知拋物線上另一點B的橫坐標為2,求線段FB的長;
(3)若點P是該拋物線在第一象限上的任意一點,試探究線段FP的長度與點P縱坐標的大小關系,并證明你的猜想.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數學課上,張老師給出了問題:
如圖(1),△ABC為等邊三角形,動點D在邊CA上,動點P邊BC上,若這兩點分別從C、B點同時出發(fā),以相同的速度由C向A和由B向C運動,連接AP,BD交于點Q,兩點運動過程中AP=BD成立嗎?請證明你的結論;
經過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種正確的解題思路:由△ABP≌△BCD,從而得出AP=BD.
在此基礎上,同學們作了進一步探究:
(1)小穎提出:如果把原題中“動點D在邊CA上,動點P邊BC上,”改為“動點D,P在射線CA和射線BC上運動”,其他條件不變,如圖(2)所示,兩點運動過程中∠BQP的大小保持不變.請你利用圖(2)的情形,求證:∠BQP=60°;
(2)小華提出:如果把原題中“動點P在邊BC上”改為“動點P在AB的延長線上運動,連接PD交BC于E”,其他條件不變,如圖(3),則動點D,P在運動過程中,DE始終等于PE.你認為小華的觀點正確嗎?如果正確,寫出證明過程.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操作:將一把三角尺放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頂點P在對角線AC上滑動,直角的一邊始終經過點B,另一邊與射線DC相交于點Q.
探究:設A、P兩點間的距離為x.
(1)點Q在CD上時,線段PQ與線段PB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試證明你觀察得到的結論(如圖1);
(2)點Q邊CD上時,設四邊形PBCQ的面積為y,求y與x之間的函數解析式,并寫出函數的定義域(如圖2);
(3)點P在線段AC上滑動時,△PCQ是否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點Q的位置,并求出相應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試說明理由(如圖3).(圖4、圖5、圖6的形狀、大小相同,圖4供操作、實驗用,圖5和圖6備用).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觀察計算
當a=5,b=3時,
a+b
2
ab
的大小關系是
 

當a=4,b=4時,
a+b
2
ab
的大小關系是
 

●探究證明
如圖所示,△ABC為圓O的內接三角形,AB為直徑,過C作CD⊥AB于D,設AD=a,BD=b.
(1)分別用a,b表示線段OC,CD;
(2)探求OC與CD表達式之間存在的關系(用含a,b的式子表示).
●歸納結論
根據上面的觀察計算、探究證明,你能得出
a+b
2
ab
的大小關系是:
 

●實踐應用
要制作面積為1平方米的長方形鏡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結論,求出鏡框周長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