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Rt△ABC和Rt△EBC,°。以邊AC上的點O為圓心、OA為半徑的⊙O與EC相切,D為切點,AD//BC。

(1)用尺規(guī)確定并標出圓心O;(不寫做法和證明,保留作圖痕跡)

(2)求證:

(3)若AD=1,,求BC的長。(8分)

 

 

(1)略

(2)略

(3)2

解析:解:

(1)(提示:O即為AD中垂線與AC的交點或過D點作EC的垂線與AC的交點等).

能見作圖痕跡,作圖基本準確即可,漏標O可不扣分   2分

(2)證明:連結OD.∵AD∥BC , ∠B=90°,∴∠EAD=90°.

∴∠E+∠EDA=90°,即∠E=90°-∠EDA.

又圓O與EC相切于D點,∴OD⊥EC.

∴∠EDA+∠ODA=90°,即∠ODA=90°-∠EDA.

∴∠E=∠ODA 3分

(說明:任得出一個角相等都評1分)

又OD=OA,∴∠DAC=∠ODA,∴∠DAC=∠E.   4分

∵AD∥BC,∴∠DAC=∠ACB,∴∠E=∠ACB.  5分

(3)Rt△DEA中,tan∠E=,又tan∠E=tan∠DAC= ,

∵AD=1∴EA=.    6分

Rt△ABC中,tan∠ACB=,

又∠DAC=∠ACB,∴tan∠ACB=tan∠DAC.

=,∴可設

∵AD∥BC,∴Rt△EAD∽Rt△EBC.  7分

,即

,∴. 8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Rt△ABC和Rt△EBC,∠B=90°.以邊AC上的點O為圓心、OA為半徑的⊙O與EC精英家教網(wǎng)相切,D為切點,AD∥BC.
(1)用尺規(guī)確定并標出圓心O;(不寫作法和證明,保留作圖痕跡)
(2)求證:∠E=∠ACB;
(3)若AD=1,tan∠DAC=
2
2
,求B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4、如圖,已知Rt△ABC和Rt△DEF不相似,其中∠C,∠F為直角,∠A<∠D,能否分別將兩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使△ABC所分的兩個三角形與△DEF所分的兩個三角形分別相似?如果能夠,請設計一個分割方案;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Rt△ABC和Rt△DEF按如圖①擺放(點C與點E重合),點B、C(E)、F在同一條直線上.∠ACB=∠EDF=90°,∠F=∠B=45°,AC=8cm,CF=10cm.如圖②,△DEF從圖①的位置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CB向△ABC勻速移動,在△DEF移動的同時,點P從△ABC的頂點B出發(fā),以
3
2
2
cm/s的速度沿BA向點A勻速移動.當△DEF的頂點D移動到AC邊上時,△DEF停止移動,點P也隨之停止移動.DE與AC相交于點Q,連接PQ,設移動時間為t(s)(0<t≤5).解答下列問題:
(1)當t為何值時,點A在線段PQ的垂直平分線上(結果精確到個位)?
(2)連接PE,四邊形APEC的面積為S,用含有t的數(shù)學表達式表示S.當t為何值時,S的值為23;
(3)當t=
4
4
,面積S最小,S的最小值是
20
20
.(提示:參考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Rt△ABC和三角形外一點P,按要求完成圖形:
(1)將△ABC繞頂點C順時針方向旋轉90°,得△A′B′C′;
(2)將△ABC繞點P沿逆時針方向旋轉60°,得△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Rt△ABC和Rt△ADC有公共斜邊AC,M、N分別是AC、BD的中點,且M、N不重合,請你畫出圖形后回答,線段MN與BD是否垂直?并請說明理由.若∠BAC=30°,∠CAD=45°,AC=8cm,求MN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