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題:
精英家教網(wǎng)(1)如圖所示,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中線,且AD=
1
2
BC.求證:∠BAC=90°.
證明:∵BD=CD,AD=
1
2
BC,∴AD=BD=DC,
∴∠B=∠BAD,∠C=∠CAD,
∵∠B+∠BAD+∠CAD+∠C=180°,
∴∠BAD+∠CAD=90°,即∠BAC=90°.
(2)此題實際上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個判定定理,請你用文字語言敘述出來.
(3)直接運用這個結(jié)論解答下列題目:一個三角形一邊長為2,這邊上的中線長為1,另兩邊之和為1+
3
,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分析:先閱讀材料得出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再根據(jù)判定定理解題.
解答:解:(1)為題目信息,不用解答.

(2)根據(jù)題意用語言表述為:如果三角形一條邊上的中線等于這條邊的一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因為一個三角形一邊長為2,這邊上的中線長為1,所以這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設(shè)一邊長為x,則另一邊長為:[(1+
3
)-x],
根據(jù)勾股定理,[(1+
3
)-x]2+x2=4,解得x=1或
3

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可得
3
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1)對材料的分析與研究并得出結(jié)論;(2)運用“新”結(jié)論解決問題;(3)方程思想與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的有機(jī)結(jié)合.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P是底邊BC上的任一點(不與B、C重合),CD⊥AB于D,PE⊥AB于E,PF⊥AC于F.
求證:CD=PE+PF.
在解答這個問題時,小明與小穎的思路方法分別如下:
小明的思路方法是:過點P作PG⊥CD于G(如圖1),則可證得四邊形PEDG是矩形,也可證得△PCG≌△CPF,從而得到PE=DG,PF=CG,因此得CD=PE+PF.
小穎的思路方法是:連接PA(如圖2),則S△ABC=S△PAB+S△PAC,再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便可證得CD=PE+PF.
由此得到結(jié)論:等腰三角形底邊上任意一點到兩腰的距離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閱讀上面的材料,然后解答下面的問題:
(1)針對小明或小穎的思路方法,請選擇倆人中的一種方法把證明過程補(bǔ)充完整
(2)如圖3,梯形ABCD中,AD∥BC,∠ABC=60°,AB=AD=CD=2,E是BC上任意一點,EM⊥BD于M,EN⊥AC于N,試?yán)蒙鲜鼋Y(jié)論
求EM+EN的值.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理解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P是底邊BC上的任一點(不與B、C重合),CD⊥AB于D,PE⊥AB于E,PF⊥AC于F.
求證:CD=PE+PF.
在解答這個問題時,小明與小穎的思路方法分別如下:
小明的思路方法是:過點P作PG⊥CD于G(如圖1),則可證得四邊形PEDG是矩形,也可證得△PCG≌△CPF,從而得到PE=DG,PF=CG,因此得CD=PE+PF.
小穎的思路方法是:連接PA(如圖2),則S△ABC=S△PAB+S△PAC,再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便可證得CD=PE+PF.
由此得到結(jié)論:等腰三角形底邊上任意一點到兩腰的距離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閱讀上面的材料,然后解答下面的問題:
(1)針對小明或小穎的思路方法,請選擇倆人中的一種方法把證明過程補(bǔ)充完整
(2)如圖3,梯形ABCD中,AD∥BC,∠ABC=60°,AB=AD=CD=2,E是BC上任意一點,EM⊥BD于M,EN⊥AC于N,試?yán)蒙鲜鼋Y(jié)論
求EM+E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理解題:
(1)如圖所示,在△ABC中,AD是BC邊上的中線,且AD=數(shù)學(xué)公式BC.求證:∠BAC=90°.
證明:∵BD=CD,AD=數(shù)學(xué)公式BC,∴AD=BD=DC,
∴∠B=∠BAD,∠C=∠CAD,
∵∠B+∠BAD+∠CAD+∠C=180°,
∴∠BAD+∠CAD=90°,即∠BAC=90°.
(2)此題實際上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個判定定理,請你用文字語言敘述出來.
(3)直接運用這個結(jié)論解答下列題目:一個三角形一邊長為2,這邊上的中線長為1,另兩邊之和為1+數(shù)學(xué)公式,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中考數(shù)學(xué)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理解題:
已知:如圖,△ABC中,AB=AC,P是底邊BC上的任一點(不與B、C重合),CD⊥AB于D,PE⊥AB于E,PF⊥AC于F.
求證:CD=PE+PF.
在解答這個問題時,小明與小穎的思路方法分別如下:
小明的思路方法是:過點P作PG⊥CD于G(如圖1),則可證得四邊形PEDG是矩形,也可證得△PCG≌△CPF,從而得到PE=DG,PF=CG,因此得CD=PE+PF.
小穎的思路方法是:連接PA(如圖2),則S△ABC=S△PAB+S△PAC,再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便可證得CD=PE+PF.
由此得到結(jié)論:等腰三角形底邊上任意一點到兩腰的距離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閱讀上面的材料,然后解答下面的問題:
(1)針對小明或小穎的思路方法,請選擇倆人中的一種方法把證明過程補(bǔ)充完整
(2)如圖3,梯形ABCD中,AD∥BC,∠ABC=60°,AB=AD=CD=2,E是BC上任意一點,EM⊥BD于M,EN⊥AC于N,試?yán)蒙鲜鼋Y(jié)論
求EM+E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