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在點E、F運動的過程中,AP的長度存在一個最小值,當AP的長度取得最小值時,如圖所示,
∵P為EF的中點,
∴EP=FP,
∵四邊形ABCD為矩形,
∴∠A=∠PDF=90°,
在△AEP和△DFP中,
,
∴△AEP≌△DFP(AAS),
∴AP=DP,
則此時P為AD的中點;
故答案為:AD的中點;
(2)過點E作EG⊥CD于點G,
則四邊形BCGE是矩形,
∴EG=BC=3,AB∥CD,
∴FG=
=4,∠AEP=∠EFG
∵AP⊥EF,
∴∠APE=∠EGF=90°,
∴△APE∽△EGF,
∴
,
∴
,
解得:AE=
,
∴BE=AB-AE=6-
=
,
∴t=
;
(3)如圖3,當⊙P在矩形ABCD內(nèi)分別與AB、AD、CD相切于點Q、R、N時,
連接PQ、PR、PN,則PQ⊥AB、PR⊥AD、PN⊥CD,
則四邊形AQPR與四邊形RPND為兩個全等的正方形,
∴PQ=AQ=AR=DR=
AD=
,
在Rt△PQE中,EP=
,由勾股定理可得:EQ=2,
∴BE=BA-EQ-AQ=6-2-
=
,
∴t=
,此時⊙P的半徑為
;
如圖4,當⊙P在矩形ABCD外分別與射線BA、AD、射線CD相切于點Q、R、N時,
類比圖3可得,EQ=2,AQ=
,
∴BE=BA+AQ-EQ=6+
-2=
,
∴t=
,此時⊙P的半徑為
.
分析:(1)在點E、F運動的過程中,AP的長度存在一個最小值,當AP的長度取得最小值時,點P的位置應該在AD的中點,理由為:由P為EF的中點得到一對邊相等,再由一對直角相等及一對對頂角相等,利用AAS可得出三角形AEP與三角形DFP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得到AP=DP,則此時P為AD的中點;
(2)首先過點E作EG⊥CD于點G,易證得△APE∽△EGF,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求得AE的長,繼而求得答案;
(3)分兩種情況考慮:當⊙P在矩形ABCD內(nèi)分別與AB、AD、CD相切于點Q、R、N時,連接PQ,PR,PN,如圖3所示,可得出四邊形AQPR和四邊形RPND為兩個全等的正方形,其邊長為大正方形邊長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PQE中,由PE與PQ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Q的長,進而由BA+AQ-EQ求出BE的長,即為t的值,并求出此時⊙P的半徑;當⊙P在矩形ABCD外分別與射線BA、AD、射線CD相切于點Q、R、N時,如圖4所示,同理求出BE的長,即為t的值,并求出此時⊙P的半徑.
點評:此題考查了圓綜合題,涉及的知識有:正方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切線的性質(zh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以及勾股定理.此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注意掌握輔助線的作法,注意數(shù)形結合思想、轉(zhuǎn)化及分類討論的思想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