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shù)為337.5s

分析 秒表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shù)是兩個表盤的示數(shù)之和,要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的位置及分度值.

解答 解:停表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min,指針所指時間在5min與6min之間(且超過5.5min);
大表盤分度值為0.1s,指針所指時間在37.5s處;即停表的讀數(shù)為5min37.5s=337.5s.
故答案為:337.5s.

點評 基本儀器的讀數(shù)是基本能力,要加強訓練,培養(yǎng)自己的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密度”的實驗時,某同學測量石塊的質量如圖7甲,測量石塊的體積如圖7乙,實驗大步驟如下.A. 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上,
B. 把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平橫,
C. 用細線系好石塊放入裝有適量水大量筒內,記下水和石塊大總體積,
D. 在量同內到入適量的水,并記下水的體積,
E. 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
F. 計算石塊的密度.

計算石塊的密度.
(1)正確的實驗順序是ABEDCF(填寫字母序好)
(2)石塊的質量為54g,石塊的體積為20cm3,石塊的密度為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為3V,求:
(1)當只閉合開關S2時,兩個燈泡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若此時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0.44A,則通過L1和L2的電流分別是多少?
(2)當閉合開關S1和S3時,燈泡L1和L2兩端的電壓分別是多少?
(3)當閉合開關S1和S3時,若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0.58A,電流表A1的示數(shù)如乙圖,則通過L1和L2的電流分別是多少?
(4)能不能同時閉合開關S2和S3?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使用體溫計時,它可以(選填“可以”或“不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如圖所示的體溫計的示數(shù)是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甲醛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嚴重,因此裝修房屋時檢測甲醛污染指數(shù)非常重要.“創(chuàng)新”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甲醛監(jiān)測設備,原理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為3V,R0為10Ω的定值電阻,R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指數(shù)的可變電阻,污染指數(shù)在50以下為輕度污染,50~100間為中度污染,100以上為重度污染,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污染指數(shù)越小,電壓表示數(shù)越小
B.電壓表示數(shù)為1V時,屬于重度污染
C.污染指數(shù)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
D.污染指數(shù)為50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0.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氣溫影響空氣密度,氣溫高,空氣密度小,則聲速大,由此產(chǎn)生的聲音不一定由聲源沿直線傳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溫,地表附近的氣溫較上層的氣溫高,聲音在地表附近的傳播較上層快,于是在地面上的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向四周傳播時是向上拐彎的,彎到溫度低,密度大的上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愛走溫度高的路徑
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愛走密度大的路徑
C.“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因傳播的途徑向上拐彎而傳到幾里外的楓橋邊
D.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灘即使相距不太遠的人也難聽清對方的大聲叫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聲音在傳播時向下拐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的電路,L1和L2是相同的燈泡,閉合開關后,L1不亮,L2發(fā)光,電路故障可能是( 。
A.L1斷路B.L1短路C.電壓表斷路D.電壓表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創(chuàng)新實踐”的活動中,小明同學修理電器時,需要一個150歐的電阻,現(xiàn)手邊有阻值為600歐、200歐、120歐、80歐、70歐電阻各一個,他可以選擇其中阻值為70歐和80歐的兩電阻串聯(lián)來獲得.還可選取阻值為600Ω和200Ω的兩個電阻并聯(lián)獲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l為一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現(xiàn)往Rt上擦一些酒精后,熱敏電阻的溫度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小 (填“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