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微觀粒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 0℃所有物質(zhì)的分子都是靜止不動的

C. 組成固體的分子是靜止不動的                              D. 組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間是沒有空隙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被測物塊的長度是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請你指出其中一條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物距為8cm,從光屏的一側(cè)透過凸透鏡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實/虛); 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

(4)某同學為進一步了解“視力矯正”的原理,利用以上裝置,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不同類型的眼鏡片,觀察到:

①將遠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發(fā)光體清晰的像.這說明遠視眼鏡對光線有________作用,它應(yīng)該是________透鏡.由此可知,在遠視眼得到矯正之前,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________(前方/后方)。

②取下遠視鏡片,重新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然后將另一個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又變模糊了;再使光屏遠離透鏡,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發(fā)光體清晰的像.這說明戴上這個眼鏡可以矯正________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夏天,人們總喜歡在樹蔭下乘涼,樹蔭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線傳播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鏡面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2019屆九年級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為了形象地說明宇宙擴張學說,物理課本上用一個黏有小金屬粒的氣球做演示實驗,該實驗將黏有小金屬粒的氣球看成宇宙,_________看成是宇宙中的天體,氣球膨脹時,任一小金屬粒周圍的其他小金屬粒都在離它遠去,這主要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是_________。(選填“等效法”、“類比法”或“轉(zhuǎn)換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2019屆九年級物理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粒子和宇宙的認識,正確的是

A. 霧霾是由于固體分子不停運動形成的

B.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C. 譜線紅移現(xiàn)象說明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宇宙在不斷的膨脹

D. 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轉(zhuǎn)動,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魯教版五四制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五章 質(zhì)量和密度 章節(jié)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體積之比為1:2,質(zhì)量之比是2:3,則它們的密度之比為 ______ ;如果把甲物體截去一半,乙截去,則密度之比為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月考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1)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保溫瓶內(nèi)裝有2kg的水,溫度從95℃降低到45℃,問保溫瓶內(nèi)的水放出了多少熱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某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斷中是錯誤的是

A. 聲速大小可能跟溫度有關(guān)

B. 聲速大小可能跟介質(zhì)及介質(zhì)的狀態(tài)有關(guān)

C.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一定比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

D. 真空中聲速是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