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閱讀短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體脂率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成分,主要分布在內臟周圍和皮膚下面,脂肪供給維持生命必需的能量,氧化熱值約為3.8×107J/kg,皮下脂肪還能防止熱量散失,脂肪過量使人肥胖、并導致一些慢性疾病,人體脂肪率表示脂肪含量的多少、簡稱體脂率,是人體中脂肪質量與人體總質量的百分比,脂肪的密度約為0.9g/cm3、肌肉、骨骼等人體其他成分的精密度為1.1g/cm3,只要測出人體組織密度就可以算出體脂率,人體阻值密度可以采用水下稱重法測量:先測出受試人的肺活量V,然后用稱量設備測出人的重力G1,受試人進入,浸沒在水面下盡力呼氣,此時體內剩余氣體約為肺活量的$\frac{1}{4}$,用稱量設備測量體重的重力為G2,水的密度為ρ.由此可以計算出人體阻值密度和體脂率,另外,因為脂肪幾乎不含水分,其導電性和其他成分不同,所以還可以用測量人體電阻的辦法來計算體脂肪率.
(1)1kg脂肪氧化最多可以釋放的熱量為3.8×107J.
(2)比較脂肪和人體其他成分的物理屬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A.密度較小    B.導熱性較差  C.導電性較差   D.比熱容較大
(3)人體組織密度的表達式為ρ=$\frac{\frac{{G}_{1}}{g}}{\frac{{G}_{1}-{G}_{2}}{{ρ}_{水}g}-\frac{1}{4}V}$(不用化簡).
(4)對過于肥胖無法自行浸沒在水面下的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進行水下稱重?

分析 (1)知道脂肪的質量和氧化熱值,根據Q=mq求出脂肪氧化最多可以釋放的熱量;
(2)根據題目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學知識即可判斷各選項得出答案;
(3)根據G=mg求出受試人的質量,再利用稱重法F=G1-G2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受試人排開水的體積表達式,
進而得出人體組織的體積,然后根據ρ=$\frac{m}{V}$即可得出人體組織密度的表達式;
(4)對于上浮的物體,要采取“助沉法”.

解答 解:(1)1kg脂肪氧化最多可以釋放的熱量:
Q=mq=1kg×3.8×107J/kg=3.8×107J.
(2)A、脂肪的密度約為0.9g/cm3,肌肉、骨骼等人體其他成分的精密度為1.1g/cm3,
所以脂肪比人體其他成分密度小,故A正確;
B、皮下脂肪能防止熱量散失,說明脂肪的導熱性差,故B正確;
C、因為脂肪幾乎不含水分,所以其導電性較差,故C正確;
D、因為題目中沒有介紹脂肪與肌肉、骨骼等人體其他成分比熱容,所以無法比較比熱容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D.
(3)用稱量設備測出人的重力G1,
則受試人的質量m=$\frac{{G}_{1}}{g}$,
受試人浸沒在水面下受到的浮力:
F=G1-G2,
由FgV得,受試人排開水的體積:
V=$\frac{{F}_{浮}}{{ρ}_{水}g}$=$\frac{{G}_{1}-{G}_{2}}{{ρ}_{水}g}$,
此時體內剩余氣體約為肺活量的$\frac{1}{4}$,即:V氣體=$\frac{1}{4}$V,
則人體組織的體積:
V=V-V氣體=$\frac{{G}_{1}-{G}_{2}}{{ρ}_{水}g}$-$\frac{1}{4}$V,
所以人體組織密度的表達式:
ρ=$\frac{{m}_{人}}{{V}_{人}}$=$\frac{\frac{{G}_{1}}{g}}{\frac{{G}_{1}-{G}_{2}}{{ρ}_{水}g}-\frac{1}{4}V}$.
(4)要測量過于肥胖無法自行浸沒在水面下的重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抱著能使其下沉的重物.
故答案為:(1)3.8×107;
(2)D;
(3)$\frac{\frac{{G}_{1}}{g}}{\frac{{G}_{1}-{G}_{2}}{{ρ}_{水}g}-\frac{1}{4}V}$;
(4)抱著能使其下沉的重物.

點評 本題考查了熱值公式、稱重法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排水法測固體體積(上浮的借用助沉法),涉及到的知識點多,從題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的知識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有一定的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R2=10Ω,開關S、S1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為0.4A;開關S閉合,開關S1斷開時,電流表示數變?yōu)?.3A.則電源電壓為3V,電阻R1的阻值為3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測量額定電壓為3.8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規(guī)格為“20Ω,1A”,小燈泡電阻約為10Ω.

(1)圖甲中電路未連接完整,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答題卡相應圖中將實驗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壓表的示數減小.
(2)電路連接好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進行三次測量,部分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在第3次測量中,電壓表示數為4.5V,此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請將電流表示數填在相應位置.
實驗次數123
電壓表示數U/V3.03.84.5
電流表示數I/A0.300.34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1.29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電路,閉合開關后兩燈都不亮,為了檢測電路故障,將電壓表分別接在a、b兩端和c、d兩端時,發(fā)現電壓表的示數均為零,將電壓表接在b、c兩端時,電壓表有明顯示數,而電流表示數幾乎為零,則電路故障可能是( 。
A.燈L1短路B.燈L1斷路C.燈L2短路D.燈L2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在“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選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其中電源電壓為6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燈絲電阻約為12Ω)

(1)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實驗探究,下列兩種規(guī)格的滑動變阻器應選用B.
A.“10Ω0.4A”的滑動變阻器   B.“20Ω0.4A”的滑動變阻器
(2)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3)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fā)現小燈泡始終不發(fā)光,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若電路只有一處故障,則故障的原因是小燈泡斷路.
(4)排出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fā)現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其讀數是2.2V,為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動(選填“A”或“B”)
(5)通過燈泡的電流隨它兩端電壓變化如圖丙所示,分析圖象可知,該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是12.5Ω,額定功率為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現象與光學知識對應錯誤的是( 。
A.平靜的水面出現岸邊景物的倒影---平面鏡成像
B.茂密樹林底下常能看到圓形光斑---光的直線傳播
C.潭清疑水淺---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現彩虹---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8.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請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且標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所示,太陽能汽車的表面布滿太陽能電池板,該電池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電動機轉動.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時,汽車的牽引力等于摩擦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暗室中測量直徑為5cm的凸透鏡焦距并觀察成像情況.將尺寸很小的球形小燈泡s作為光源固定在“0”位置處,光屏固定于光具座上標有60cm的位置處.
(1)實驗前調整小燈泡,凸透鏡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讓它們在同一高度上.
(2)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從緊挨著小燈泡的位置(A處)緩慢向右移動,同時測量光屏上亮圈的大小,當光屏上的亮圈直徑為5cm時,停止移動凸透鏡,此時凸透鏡在光具座上B處,則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連續(xù)向右移動凸透鏡,當凸透鏡移到光具座上標有50cm的位置時,在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燈泡的像.
(3)若固定小燈泡在“0”位置處,移動凸透鏡和光屏,能(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小燈泡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