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卷)端午假日,小華隨父母體驗了一次快樂的鄉(xiāng)村游。見到如圖25所示的一個老式風扇車,頗感興趣,搖手搖桿產(chǎn)生的風,為什么能將從漏斗中漏下的谷粒與空殼分開呢?小華到家便進行了以下探究:

(自制器材)

(1)利用廢舊塑料板制成條形漏斗,廢舊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風扇車,組裝成如圖26甲所示的裝置;

(2)選用質量______的砂礫模擬谷粒和空殼;

(3)裁剪快餐盒蓋用于收集砂礫。

(進行實驗)

(1)把快餐盒蓋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上述裝置側壁缺口朝下放在盒蓋上方;

(2)取一小風扇正對進風口,再開啟風扇并將砂礫倒入漏斗;

(3)待砂礫漏完,關閉風扇;

(4)觀察盒蓋上的砂礫,比較___________。

(收集證據(jù))實驗結果如圖26乙所示,并記錄在下表中。

(分析論證)

(1)由實驗結果可知,在相同的風速的作用下,質量較大的砂礫不容易被風吹遠,其運動狀態(tài)_______發(fā)生改變(選填“容易”或“不容易”),即慣性較_______(選填“大”或“小”);

(2)由此也可以說明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_______有關。

(交流評估)為了使實驗結論更科學,可以更換不同的物體或改變風速大小重復上述實驗。

(拓展應用)

(1)如果使用風扇車來分離谷粒和空殼,則在圖25中______口可收集到飽滿的谷粒(選填“A”或“B”);

(2)如圖26丙所示,在無風的情況下,農(nóng)場工人用鐵鍬將混合谷物斜向上拋灑出去,飽滿的谷粒將落在離工人更______處(選填“近”或“遠”),從而將谷粒與空殼分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8-2019學年八年級物理:第二章聲現(xiàn)象 單元檢測題 題型:計算題

一輛汽車以14m/s 的速度正對山崖行駛,鳴笛后2s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2)鳴笛處距高山崖多遠;

(3)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冊:14.2:“熱機的效率”過關檢測練習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理圖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間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四川省瀘州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調研物理試卷 題型:多選題

被譽為世界橋梁建設奇跡的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圖甲是建設過程中用鋼索拉著實心長方體建筑材料沿豎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勻速下降的情景。圖乙是建筑材料下沉到水底之前鋼索對它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水的密度為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 長方體的重力為3×104N

B. 長方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1×104N

C. 長方體的密度為1.5×103kg/m3

D. 0~15s長方體重力做功7×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四川省瀘州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調研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8年5月6日,央視《今日說法》欄目播出了一則高空墜物的新聞。一個從12樓掉落的蘋果把三個月大的嬰兒砸成重傷,再次提醒大家要杜絕高空墜物。蘋果在下落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A. 重力勢能越來越大 B. 動能越來越大

C. 質量越來越大 D. 慣性越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西省上饒縣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一名體重為500N、雙腳與地面接觸面積為0.04m2的學生站在水平地面上,要用滑輪組在20s內將600N的重物勻速提升1m.

(1)他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多大?

(2)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式;

(3)若勻速提升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拉力F多大?拉力的功率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西省上饒縣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是腳踩式垃圾筒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兩杠桿均為省力杠桿

B. 兩杠桿均為費力杠桿

C. ABC為省力杠桿

D. A′B′C′為省力杠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河南省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小明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

(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 5cm 處放一只點燃的蠟燭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 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

(2)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 B 放在像處,發(fā)現(xiàn)該蠟燭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這 說明______;

(3)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 A 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于是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 否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 ;

(4)實驗中將玻璃板的上端向蠟燭 A 的方向傾斜,像的位置將會___________ (填“升高”或 “降低”)

(5)若用木板緊貼在玻璃板的背面,擋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 (“能” 或“不能”)看見蠟燭 A 的像;

(6)實驗后,對實驗進行反思總結:為了使蠟燭 A 的像看起來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__的環(huán) 境中進行(“較亮”或“較暗”);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______ mm 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2017-2018學年度人教版八年級第一學期上冊期末檢測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質點在同一直線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圖象如圖所示,秒末兩質點在

途中相遇,由圖象可知

A. 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B. 出發(fā)前甲在乙之前 處

C. 出發(fā)前乙在甲前 處 D. 相遇前甲、乙兩質點的最遠距離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