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沂南縣一模)小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在豎立的玻璃板前5cm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燭焰高8cm,小成發(fā)現(xiàn)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放在像處,發(fā)現(xiàn)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
(1)B蠟燭的燭焰高
8
8
cm;
(2)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較暗
較暗
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亮”或“較暗”);
(3)小成在B蠟燭的燭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點燃;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透光,便于觀察像的位置
透光,便于觀察像的位置
.
(5)取兩支等長的蠟燭目的是:
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
(6)小成以5cm/s的速度勻速將A蠟燭遠離玻璃板2s時,B蠟燭應與A相距
30
30
cm才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