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力的三要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其中力的三要素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一)所謂的控制變量法是指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A、通過物體的形變或者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這種宏觀的現(xiàn)象來轉換為力,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轉換法;
B、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時,先控制受力面積不變,來探究壓力對作用效果的影響,再控制壓力不變來探究受力面積對作用效果的影響,應用了控制變量法;
C.測量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時,用彈簧秤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彈簧秤的示數(shù)等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利用了轉化法;
D.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根據(jù)實驗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越長”的實驗事實,設想小車在絕對光滑水平面上運動,小車將一直做勻速運動,此實驗應用了實驗推理法;
(二)在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的前提下,通過塑料尺形變的大小反應出所用的力大;
(1)想驗證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外力的大小的關系,必須改變對彈簧拉力的大小,來觀察形變的規(guī)律,故必須通過刻度尺來反應出彈簧形變的大小,通過彈簧上所掛物體的多少來反應出對彈簧力的大小,從而得出所需的器材是:ACFG;
(2)①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可以獲悉,當彈簧不受力的作用時,彈簧的長度為15.0cm,當掛上一個1N的鉤碼時,彈簧的長度為19.0cm,所以彈簧伸長的長度是4.0cm,所管的鉤碼依次增大到5N時,彈簧伸長依次增加4cm;當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6N和7N時,伸長量依次為:27cm、40cm.
②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中的彈簧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在坐標系中先描點、然后再連線,做出圖象;
③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系,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個是在彈簧彈性范圍之內(nèi)時,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關系,當超出彈簧的彈性范圍時,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3)根據(jù)題目中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以猜想到: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制造彈簧金屬絲的橫截面積成反比(或正比)等.
故答案為:大小,方向
(一)B
(二)大
(1)ACFG
(2)
①
鉤碼個數(shù)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標尺刻度/10-2m | 15.0 | 19.0 | 23.0 | 27.0 | 31.0 | 35.0 | 42.0 | 55.0 |
伸長量×/10-2m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7.0 | 40.0 |
②
③當拉力不太大時,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當拉力過大時,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不成正比(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當拉力小于5N時,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等)
(3)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彈簧的長度成正比(反比)/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制造彈簧金屬絲的橫截面積成反比(正比)/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彈簧的匝數(shù)成正比(反比)等.
分析:所謂力的三要素指的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一)控制變量法是指: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結合控制變量法的概念得出正確的答案.
(二)在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的前提下,所用的力越大,則塑料尺形變的越大;
(1)想要探究彈簧形變大小可能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時,必須用到一根彈簧測力計、刻度尺、鐵架臺、所掛的物體鉤碼,實際選出適當?shù)钠鞑模?br/>(2)①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和伸長量的概念每一次彈簧伸長的長度得出;②結合所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再描點、連線在坐標系中做出彈簧伸長量x與拉力F的關系圖象;③結合數(shù)據(jù)和做出的坐標系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超過了這個彈性范圍,則彈簧形變大小跟外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3)結合實際得出正確的猜想.
點評:此題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