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豐臺區(qū)二模)如圖是某科技小組設計的滑輪組模型裝置.滑輪組由電動機提供動力,在實驗室中小明和他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在底面積為500cm2的圓柱形玻璃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液體.長方體金屬塊A的底面積為100cm2.在0-7s內,金屬塊A以0.1m/s的速度在液體中勻速豎直上升,當金屬塊A浸沒在液體中上升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12.金屬塊A全部露出液面后以另一速度勻速豎直上升.細繩的質量、滑輪與軸的摩擦、液體對金屬塊A的阻力均忽略不計,金屬塊A的密度為3×103kg/m3,這個過程中電動機工作的功率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g取10N/kg.求:
(1)金屬塊露出液面前電動機所提供的拉力F1;
(2)金屬塊A從上表面接觸液面到下表面離開一共用時2秒,離開液面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
分析:(1)由圖可見,金屬塊露出液面之前,電動機工作的功率一直保持6W不變,金屬塊A以0.1m/s的速度在液體中勻速豎直上升,根據(jù)繩子段數(shù)求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根據(jù)功率的公式P=
W
t
=
FS
t
=FV就可以計算出電動機所提供的拉力F1
(2)這個過程比較復雜,首先求出A的高度,根據(jù)A的底面積求出A的體積,從而求出金屬塊A的重力G,根據(jù)機械效率列出式子求出液體的密度ρ,金屬塊A的體積除以玻璃筒的底面積就是液面下降的高度△h,最后根據(jù)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ρg△h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
解答:解:(1)在0~7s內,金屬塊A以0.1m/s的速度在液體中勻速豎直上升,由圖可知電動機的功率P1=6W;
∴F1=
P1
V
=
P1
V
=
6W
3×0.1m/s
=20N
答:金屬塊露出液面前電動機所提供的拉力F1是20N.
(2)①金屬塊A上升液面同時下降,A的高度等于液面金屬塊離開液體時A的移動距離加上液面下降的高度;
∴hA=VAt+
SA×VAt
S-SA
=0.1m/s×2s+
100cm2×0.1m/s×2s
500cm2-100cm2
=0.25m
②金屬塊A的體積VA=SA×hA=100×10-4m2×0.25m=2.5×10-3m3
金屬塊A的重力GA=mAg=ρA×VA×g=3×103kg/m3×2.5×10-3m3×10N/kg=75N
③A在液體中完全浸沒上升過程中電動機所做總功:W=Pt=6W×5s=30J;
∵當金屬塊A浸沒在液體中上升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
12
;
∴這個過程的有用功W有用=Wη=30J×
7
12
=17.5J
又因為此過程物體A上升距離h=0.1m/s×5s=0.5m
則做得有用功W有用=(GA-F)h=(GA-ρgVA)h=(75N-ρ×10N/kg×2.5×10-3m3)×0.5m=17.5J
解得:ρ=1.6×103kg/m3      
④金屬塊A離開液面前后,玻璃筒內液面下降的高度△h=
VA
S
=
2.5×10-3m3
500×10-4m2
=0.05m
所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P=ρg△h=ρghA=1.6×103kg/m3×10N/kg×0.05m=800Pa.
答:金屬塊A從上表面接觸液面到下表面離開一共用時2秒,離開液面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800Pa.
點評:本題第(2)問難度很大,用到了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機械效率的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求出液體的密度和金屬塊A的體積,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解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豐臺區(qū)二模)為了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為90N的重物提升到高處.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裝置.當小明所用的拉力F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分別如圖(丙)和(。┧荆挥嬆Σ梁屠K重,繩對滑輪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豎直方向.則在2~3s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75%
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豐臺區(qū)二模)小兵同學用一塊電壓表和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R0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
(1)請你幫助他完成如圖實驗電路的連接;
(2)請將主要的實驗步驟補充:
A.斷開開關,連接好電路;
B.只閉合開關S1時,電壓表示數(shù)用U1表示;
C.
只閉合開關S2
只閉合開關S2
時,電壓表示數(shù)用U2表示;
(3)請根據(jù)測量的物理量U1、U2、R0,表示出電阻Rx=
U2-U1
U1
R0
U2-U1
U1
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豐臺區(qū)二模)根據(jù)圖中電磁鐵中的電流方向,在電磁鐵兩端標出電磁鐵的N、S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豐臺區(qū)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