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圖所示,用導線把燈泡、電池和四種物品分別相連,燈泡一定不發(fā)光的是( 。
分析:根據(jù)導電性的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半導體,絕緣體三大類,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叫半導體.
解答:解:鋁湯匙、鐵螺絲釘、銅鑰匙都是導體,能使電路形成通路,塑料筆外殼是絕緣體,不能使電路形成通路.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對于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可以聯(lián)系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來記憶,不要死記硬背.如塑料,橡膠,陶瓷等常用來制作用電器的外殼,以防止觸電,它們都是絕緣體;而電線芯用金屬來做,因為金屬容易導電,是導體,酸堿鹽的水溶液都是導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雷想知道小燈的亮暗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于是找來額定電流均小于0.6A,額定電壓是2.5V的燈L1和額定電壓是3.8V的燈L2,先后接在電源電壓恒為6V的電路中,按照如圖所示的電路開始探究.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jù)圖甲所示的電路圖,將圖乙所示實物圖連接完整.
(2)若小雷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燈L1幾乎不發(fā)光,移動滑片P也不能改變燈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動變阻器的
A、B
A、B
(選填“A、B”或“C、D”)接線柱接入了電路
(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圖乙所示的電路繼續(xù)進行實驗:
①閉合開關,滑片P向
A
A
(選填“A”或“B”)端移動,使燈L1發(fā)光,測出燈L1的相關物理量,記錄和計算結(jié)果如下表:
次數(shù) 電壓/V 實際功率 電阻/
1 1.6 0.20 0.32 8.00
2 2.5 0.24 0.60 10.42
3 2.8 0.26 0.73 10.77
②請將記錄數(shù)據(jù)時遺漏的物理量和單位填入表格的空格處.
(4)小雷注意到燈L1的亮度變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結(jié)合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小燈泡越亮,它的實際功率越

(5)用L2替換L1重復上面的實驗時,需要改變
電壓
電壓
表的量程,發(fā)現(xiàn)燈L2的亮度變化規(guī)律與燈L1相似.
(6)小雷在實驗結(jié)束后與同學們討論:
①有同學認為“用上表中燈L1的3次電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電阻更準確.”這種說法錯誤的原因是:忽略了
溫度
溫度
對小燈電阻的影響,
②有同學認為“把燈L1換成定值電阻,該實驗可以用來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你認為這種說法是
正確
正確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9?涼山州)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玻璃球內(nèi)的導線是分開的,小磁針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用酒精燈把玻璃球加熱到紅熾狀態(tài)時,發(fā)現(xiàn)小磁針發(fā)生了偏轉(zhuǎn),這說明在此條件下,玻璃變成了
導體
導體
.玻璃球的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加是通過
熱傳遞
熱傳遞
的方法實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試根據(jù)電路圖,正確連接實物圖.

(2)如圖所示,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個油桶推上臺階,請你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
(3)居民樓里,夜間樓道燈一直亮著會造成浪費.科研人員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開  關”,它能在天黑時自動閉合,天亮時自動斷開;利用“聲敏”材料制成“聲控開關”,它能在有人走動發(fā)出聲音時閉合,無人走動時自動斷開.請將圖(3)中的“光控開關”、“聲控開關”、燈泡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正確連入電路,設計出只有在夜間且有聲音時燈才亮的樓道燈自動控制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玻璃球內(nèi)的導線是分開的,小磁針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用酒精燈把玻璃球加熱到紅熾狀態(tài)時,發(fā)現(xiàn)小磁針發(fā)生了偏轉(zhuǎn);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知,當把玻璃球加熱到紅熾狀態(tài)時,玻璃變成了
導體
導體
,此時小磁針的
N
N
極將向螺線管偏轉(zhuǎn);小磁針和螺線管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
磁場
磁場
發(fā)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通過燈L1的電流為0.4A,通過燈L2的電流為0.6A.要求:
①用電流表A2測量干路電流,A1測量通過燈L1中的電流,用鉛筆線代替導線,把圖1所示的實物元件連接起來,導線不準交叉.
②在右邊虛線框中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③在圖2中標出電流表A2的指針位置,并標出A2所用的接線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