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圖,在盛水杯子的杯口蓋上明信片,將一枚雞蛋放在明信片上.用手指將明信片彈飛,雞蛋掉入水中.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明信片被彈飛前,雞蛋對明信片的壓力和明信片對雞蛋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明信片被彈飛,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明信片被彈飛時,雞蛋沒有隨明信片一起飛出去是由于雞蛋具有慣性
D.明信片被彈飛后,雞蛋掉入水中是由于受到重力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相互作用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
(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

解答 解:
A、雞蛋對明信片的壓力和明信片對雞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二力是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明信片被彈飛,明信片由靜止變?yōu)檫\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B正確;
C、明信片被彈飛前,雞蛋靜止在明信片上,明信片被彈飛時,雞蛋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雞蛋沒有隨明信片一起飛出去,故C正確;
D、明信片被彈飛后,雞蛋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落入杯中,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的辨別、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慣性的理解和把握,難度不大,屬于綜合性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把熱水壺放在煤氣灶上燒水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煤氣的燃燒過程是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B.煤氣燃燒越充分,它的熱值越大
C.水的溫度越高,水分子運動越劇烈
D.燒水的過程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甲所示,杯中放有一個用細線與杯底相連的小木塊,細線體積忽略不計,當往杯中緩慢的勻速加水,直至木塊完全沒入水中(如圖乙所示).請你在虛線方框內,大致畫出浮力F與時間t的圖象.(溫馨提示:ρ<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種試電筆的構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試電筆時手可以接觸筆尖B.使用試電筆時手不要接觸筆卡
C.試電筆中的電阻可以用鐵絲代替D.當氖管發(fā)光時有微弱電流通過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如圖是一支水銀體溫計,它是利用水銀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該體溫計此時的讀數(shù)是3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016猴年央視春晚成功舉辦,分會場西安的古典和現(xiàn)代、秀麗和壯觀,都通過來自天空中的“眼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圖所示關于作為“眼睛”的航拍無人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航拍無人機是利用超聲波和GPS定位系統(tǒng)傳遞信息
B.當無人機升空遠景拍攝時,為使得成像清晰,其鏡頭應自動前伸
C.當無人機在空中懸停時,空氣對機翼沒有作用力
D.航拍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利用這一類型的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某同學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如圖甲、乙,先用彈簧測力計吊著石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6N,然后讓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2N,則石塊受到水的浮力為0.4N.
(2)如圖丙,用彈簧測力計緩慢將石塊拉出水面,隨著石塊露出水面的體積越來越大,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越來越大,則石塊受到的水的浮力越來越小(選填“大”或“小”).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石塊浸入水中的體積有關.
(3)通過比較圖乙和圖丁,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是否有關.
(4)石塊的密度為4×103Kg/m3
(5)若完全浸沒在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1N,則鹽水的密度為1.2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重力的大小
B.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C.醫(yī)生用針筒注射藥水進入病人體內是利用了大氣壓
D.內燃機在做功沖程中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如圖甲所示,豎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柱,質量為250kg.某工地用圖乙所示的起重機將該石柱勻速提升2m,用了5s.已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900N,不計繩重與摩擦(g取10N/kg).
求:(1)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大?
(2)動滑輪的重力是多少?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