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用9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蠟燭作為光源,又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實驗使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小明將光源移至40cm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選填“實”或“虛”)像;如果小明將光源移至8cm刻度時,他通過凸透鏡看到光源的正立(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虛像.
(3)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D
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  比較穩(wěn)定
B.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處,其大小如圖2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圖3)C.

分析 (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進行判斷.
(3)①用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按“F”字樣鑲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蠟燭作光源,光源不晃動,像比較穩(wěn)定.便于觀察像的清晰程度.
②光源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有小方格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③像和物到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像距和物距,若將凸透鏡放在0刻線處,可以從光具座直接讀出像距和物距的大小.
④測量焦距的方法:根據(jù)焦距的定義,讓平行光照射凸透鏡,會聚到焦點,由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
(4)凸透鏡成像時,像與物上下左右是互換的,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解答 解:
(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源移至40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光源移至8cm刻度時,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A、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源與燭焰相比,像更穩(wěn)定,所以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這樣可以直接從光具座讀出測出物距和像距,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可調(diào)節(jié)物距及像距,當成等大的實像時,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這樣可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所以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4)光源“F”放在15cm處,物距處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響像的亮暗,不影響像的性質(zhì);
故選C.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實;正立;(3)D;(4)C.

點評 此題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主要考查了實驗的探究過程及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此題看似復雜,其實只要用心,仔細審題,并不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質(zhì)里為0.25Kg的木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小英同學在實驗室里測某種小礦石的密度,選用天平、量筒、小礦石、細線、燒杯和水,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操作:
(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將游碼移至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若發(fā)現(xiàn)指針的偏轉情況(如圖1)所示,應將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選填“右”或“左”),直至指針對準分度標尺的中央刻度線.

(2)用已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小礦石的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所示,小礦石的質(zhì)量m=62g;用量筒測量小礦石的體積如圖3所示,小礦石的體積V=20cm3;小礦石的密度ρ=3.1×103kg/m3
(3)實驗中,由于小英同學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實驗室里已沒有量筒了,她想再測另一塊不規(guī)則小石塊的密度,老師就給她增加了一個燒杯,她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
①先用天平測量小石塊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4所示.
②如圖5所示,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小石塊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做上標記;
③取出小石塊,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22g;
④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剛好到達標記處,再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42g.
⑤先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再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為2.6g/cm3
⑥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小石塊密度比真實值偏。ㄟx填“偏大”、“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A、B、C是一個半徑為20cm的半圓環(huán),AOC處于水平位置,重5N的小球用手拿好貼緊在半圓環(huán)內(nèi)壁的A點處,松手后讓小球自由沿著圓環(huán)滾下,在此過程中重力對小球做功,當小球滾到最低點B時,該力對小球做功1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電流通過電熱絲發(fā)出的熱量多少( 。
A.只跟電流大小有關B.只跟電阻大小有關
C.只跟通電時間有關D.跟電流、電阻、通電時間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觀看了電視播放的飛機在空中水平飛行投彈攻擊地面目標的軍事演習后,軍事迷小兵對炮彈離開飛機后影響其水平飛行距離大小的因素產(chǎn)生了兩個猜想:
①飛機水平飛行的速度越大,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越遠;
②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跟飛機飛行高度有關.
為了驗證猜想,小兵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讓小球從光滑斜槽上的A點自由滑下,經(jīng)C點后沿水平方向運動離開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點.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變,讓小球從斜槽上B點自由滑下,經(jīng)C點離開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點.此時小球經(jīng)過C點的速度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經(jīng)過C點的速度,由此可證明猜想①是正確(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3)為了驗證猜想②,應控制小球離開C點時速度的大小不變.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讓小球從A點自由滑下,此時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點,比較OP3和OP1(選填“OP1”或“OP2”)可得結論:飛機飛行的高度越高,炮彈離開飛機后飛行的水平距離越大(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壓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壓力總是由于物體的重力而產(chǎn)生
C.壓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與重力無關
D.壓力的大小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麗和小宇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O置于支架上,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右側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選填“左”或“右”)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麗同學在A點懸掛2個重均為0.5N的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當杠桿水平平衡時,拉力大小為1.5N;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原因是:拉力的力臂減小.
(3)(3)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宇同學經(jīng)過實驗,獲得了下列數(shù)據(jù):
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2361
于是小宇由這組數(shù)據(jù)直接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小宇的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多次測量(只測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存在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焦距為20cm的透鏡甲放在距發(fā)光體30cm處,移動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接下來她改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乙繼續(xù)實驗,不改變發(fā)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光屏應該向靠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小芳將近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模糊了,她將光屏遠離透鏡,又在光屏上得到了發(fā)光體清晰的像,這說明近視眼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