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將一個金屬塊截去$\frac{2}{3}$,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測得它的體積是2m3,質(zhì)量是7000kg,則它的密度是3.5×103kg/m3

分析 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同種物質(zhì)密度相同,密度大小與物質(zhì)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有關,與質(zhì)量、體積無關.
已知金屬塊的質(zhì)量和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

解答 解:密度反映了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將金屬塊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
它的密度:
$ρ=\frac{m}{V}$=$\frac{7000kg}{2{m}^{3}}$=3.5×103kg/m3
故答案為:不變;3.5×103kg/m3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以及對密度的理解和掌握題目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發(fā)光.若給玻璃珠加熱,如圖乙所示,當玻璃珠加熱到紅熾狀態(tài)時,發(fā)現(xiàn)小燈泡發(fā)光,這說明:通常情況下玻璃珠是絕緣體,加熱后玻璃珠變成了導體,而在一般情況下,燈絲通電一段時間受熱后,它的電阻會變大(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橋下江水深為2m,橋上一彩燈距水面12m,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12m,若江水再上漲0.5m,則該彩燈的“倒影”向彩燈靠近了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實驗:將兩只燈泡“P=220 40”和“P=220 100”先后并聯(lián)和串聯(lián)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fā)光情況.現(xiàn)象:在并聯(lián)電路中更亮的燈泡,在串聯(lián)電路中反而更暗.結論:燈泡的亮暗程度是由實際功率的大小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現(xiàn)在提倡節(jié)約用電,家庭中都使用節(jié)能燈,1kW•h的電能可供一個“220V  20W”的節(jié)能燈正常工作的時間是(  )
A.40hB.50hC.10hD.3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
A.墻上手影B.日食和月食C.海市蜃樓D.水中的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實驗中應選較。ㄟx填“較厚”或“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豎立在水平桌面上,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實驗中,眼睛始終在蠟燭A的同一側觀察,這是因為蠟燭A的像是由于光照射到玻璃板表面發(fā)生反射形成的.
(3)小明將一塊與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平行于玻璃板豎直立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的桌面上,再從蠟燭A側去觀察蠟燭A的像,此時不能看到的是蠟燭B(選填“蠟燭B”、“蠟燭A的像”或“蠟燭B和蠟燭A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
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 (A蠟燭/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重合為止,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3)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B操作.
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實驗時,其中有一組同學怎么也不能使B蠟燭與A的像重合,你認為原因可能是: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小明用如圖所示滑輪組拉著A、B物體一起勻速前進,自由端運動了0.2m,若物體B與地面的摩擦力為9N,則他所做的功是0.6J.A、B物體一起勻速向左運動的過程中A物體受摩摩擦力是0N.(繩重及繩與滑輪摩擦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