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某同學沒有利用量筒也測出了一滿杯牛奶的密度,他的方法是這樣的:先用天平測出一滿杯牛奶的總質量是101g,然后測得空杯子的質量是50g,最后他將該杯裝滿水,又用天平測得水和杯子的總質量是100g;請你幫該同學算一算此杯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分析 先由空杯子的質量、水和杯子的總質量求出杯中水的質量;利用V=$\frac{m}{ρ}$得出水的體積,也就是瓶子的容積和牛奶的體積;再結合牛奶的質量利用ρ=$\frac{m}{V}$求出牛奶的密度.

解答 解:空杯子的質量是:m=50g,水和杯子的總質量是:m杯與水=100g,
杯中水的質量:m=m杯與水-m=100g-50g=50g;
杯和牛奶的總質量是:m杯與奶=101g,
杯中牛奶的質量:m牛奶=m杯與奶-m=101g-50g=51g;
由ρ=$\frac{m}{V}$可得,牛奶的體積:V牛奶=V=V=$\frac{{m}_{水}}{{ρ}_{水}}$=$\frac{50g}{1g/c{m}^{3}}$=50cm3
牛奶的密度:ρ牛奶=$\frac{{m}_{牛奶}}{{V}_{牛奶}}$=$\frac{51g}{50c{m}^{3}}$=1.02g/cm3=1.02×103kg/m3
答:牛奶的密度是:1.02×103kg/m3

點評 此題是間接測量液體密度的一種方法,測量儀器中沒有量筒,可以借助空瓶子和水間接得到液體體積,但操作中注意瓶子裝水或液體一定要裝滿,從而保證V=V=V,再利用密度公式計算,題目體現(xiàn)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固體的熔化實驗圖象,由圖可知乙(甲/乙)物質是非晶體.固體甲第6min的狀態(tài)是固液共存,由圖象可知甲熔化過程持續(xù)了4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流表A1與電流表A2的示數(shù)均變小
B.電壓表V與電流表A2的示數(shù)之比保持不變
C.電流表A1的示數(shù)變小,電壓表V的示數(shù)變大
D.電流表A2的示數(shù)不變,電壓表V的示數(shù)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太陽能是人類能源的寶庫,它清潔無污染、使用安全,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應用.
(1)如圖所示,魯?shù)榭h部分鄉(xiāng)鎮(zhèn)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每盞路燈的額定功率是25W.如果每天正常工作8h,那么每盞路燈每天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2)為了保證路燈每天正常工作8h,每盞路燈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需要在白天獲得4.8×106J的太陽能,這種太陽能路燈的光電轉換(即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個體積為0.5dm3的鐵球,其質量是1.5kg,問
(1)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為什么?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有多大?
(3)若該球是實心的,它的質量應是多少?(ρ=7.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小明家用貨車運載木材和大理石,貨車的最大運載量是11t,貨箱最大容積為12m3(大理石密度為2500kg/m3,木材密度為600kg/m3).用計算方法表明,每趟運載各多少m3的大理石和木材,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車的運載質量與容積,且不超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水中有一個重1000N,體積為50dm3的密封箱,小明站在水平地面,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把這個密封箱提升到水面上方.已知動滑輪重為100N,當密封箱在水面下勻速上升時,小明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300N.將密封箱提出水面后,有勻速提升了一些距離.不計繩重、滑輪組內部的摩擦及密封箱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求:
(1)密封箱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
(2)小明受到的重力G;
(3)密封箱出水前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η: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關于磁場和磁感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磁場是客觀存在的,它是由真實磁感線組成的
B.磁體外部的磁感線是從磁體的N極出發(fā),回到磁體的S極
C.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指南針在地磁場中一定會受到力的作用
D.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是由放在該點的小磁針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根據(jù)如圖所示的電路,在實物電路圖右側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