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沈陽三模)物理課上王老師請同學們設(shè)計一個測出未知電阻Rx的電路,各組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設(shè)計方案,下面是其中兩組同學的實驗方案:
甲組:李雷小組設(shè)計方案
①器材:電壓表、電流表、變阻器、開關(guān)、電源(電壓未知)、未知電阻Rx、導線.
②電路圖:(設(shè)電壓表讀數(shù)是U,電流表讀數(shù)是I)
乙組:韓梅梅小組設(shè)計方案
①器材:已知電阻Ro、電流表、開關(guān)、電源(電壓未知)、未知電阻Rx、導線.
②電路圖:(設(shè)電流表讀數(shù):S斷開為I1,S閉合為I2
丙組:韓剛小組設(shè)計方案
①器材:已知電阻Ro、電壓表、開關(guān)、電源(電壓未知)、未知電阻Rx、導線.
②電路圖:(設(shè)電壓表讀數(shù):S斷開為U1;S閉合為U2
(1)請你寫出未知電阻Rx的表達式:
甲組:Rx=
U
I
U
I
  乙組:Rx=
I1R0
I2-I1
I1R0
I2-I1
   丙組:Rx=
U1R0
U2-U1
U1R0
U2-U1

(2)請你對以甲組電路設(shè)計作出簡要評價:
優(yōu)點:
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
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
缺點:
電壓表有分流作用,所測電阻偏小
電壓表有分流作用,所測電阻偏小
分析:分析各電路圖,求出待測電阻兩端電壓與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然后由歐姆定律求出待測電阻阻值;為減小實驗誤差,應(yīng)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解答:解:(1)由圖甲可知,電壓表測電阻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通過電阻的電流,∵I=
U
R
,∴待測電阻阻值RX=
U
I

由圖乙可知,通過RX的電流為IX=I2-I1,∵I=
U
R
,∴待測電阻兩端電壓UX=U0=I1R0,待測電阻阻值RX=
UX
IX
=
I1R0
I2-I1

由圖丙可知,待測電阻兩端電壓為U1,定值電阻R0兩端電壓為U0=U2-U1,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I=
U0
R0
=
U2-U1
R0

∵I=
U
R
,∴待測電阻阻值RX=
U1
I
=
U1
U2-U1
R0
=
U1R0
U2-U1

(2)甲組的電路設(shè)計,優(yōu)點: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
缺點:電壓表與待測電阻并聯(lián),對電流由分流作用,使所測電流偏大,使電阻測量值小于真實值.
(1)
U
I
;
I1R0
I2-I1
;
U1R0
U2-U1
;(2)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可以進行多次測量;電壓表有分流作用,所測電阻偏。
點評:本題考查了求待測電阻阻值,分析清楚電路結(jié)構(gòu)、應(yīng)用串并聯(lián)電路特點及歐姆定律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沈陽三模)下圖所描述的聲音具有的共同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沈陽三模)如圖是投影儀成像示意圖,其中凸透鏡的作用是成
放大
放大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如果圖中h=40cm,則凸透鏡焦距不可能小于
20
2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沈陽三模)回顧我們學習過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研究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實驗過程中,甲實驗所涉及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與熱機工作過程中的
B
B
圖所表示的沖程相同;乙實驗所涉及的能量轉(zhuǎn)化情況與熱機工作過程中的
A
A
圖所表示的沖程相同.(選填適當?shù)淖帜福?br />
(2)在丙實驗中.當開關(guān)閉合后,導體ab向右運動.若將接入電路的電源正負極對調(diào),同時將磁體的N、S極對調(diào).再閉合開關(guān),則與對調(diào)之前相比,ab運動的方向是
向右
向右
 (選填“向左”、“向右”或“靜止不動”).斷開開關(guān),將電流表替換電源,如圖丁所示.開關(guān)閉合后迅速將導體ab水平向右拉動,此時電流表的指針會
偏轉(zhuǎn)
偏轉(zhuǎn)
(選填“偏轉(zhuǎn)”、或“不偏轉(zhuǎn)”).利用這一規(guī)律.人們制成了
B
B
 (選填適當?shù)淖帜福?br />A.電動機  B.發(fā)電機
C.電磁起重機 D.電磁繼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沈陽三模)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

實驗次數(shù)

物理量

1

2

3
鉤碼重G(N) 4 4 6
鉤碼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繩端拉力F(N) 1.8 1.4 1.4
繩端移動距離是s(m) 0.3 0.5 0.3
機械效率η
(1)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實驗2是用
(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實驗3是用
 (填“甲”或“乙”)圖做的實驗.
(2)通過比較第
1
1
2
2
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