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剛是位音樂愛好者,鋼琴與手風琴他一聽便能分辨出來,這是因為這兩種樂器發(fā)聲時的音色不同;彈琴時所用的力度不同,聲音的響度不同;彈在不同的琴鍵上,聲音的音調不同.晚年的貝多芬是用耳貼在琴盒上來感受音樂的美,這同時也說明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

分析 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解答 解:不同樂器發(fā)出聲音的特點是不同的,就是指音色不同.憑聽覺我們可以把鋼琴與手風琴分辨出來是因為這兩種樂器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彈鋼琴時,物體振幅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也就不同.
手指按下的琴鍵不同,聲音的振動頻率不同,故音調不同.
晚年的貝多芬是用耳貼在琴盒上來感受音樂的美,是將耳朵直接貼在發(fā)聲體上,聲音直接通過固體傳播.
故答案為:音色;響度;音調;固體.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的聲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況,包括音色的定義、響度影響的因素、聲音的傳播介質,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歡跳廣場舞,優(yōu)美的舞曲是由于揚聲器的紙盆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為了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議跳舞時將音箱的音量調小,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音樂會上,演員正在演奏二胡,演奏過程中演員不斷調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壓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我們還能分辨出不同的樂器,這是因為不同的樂器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小亮放學一進家門,就聞到媽媽炒菜的香味,這是擴散現(xiàn)象,它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煮茶蛋時,蛋殼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涼茶中卻不會那么快染上茶色.這一現(xiàn)象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小明用彈弓發(fā)射石子的情景.橡皮筋被拉的長度相同,石子質量不同,質量小的石子射出的距離往往大于質量大的石子.對于石子離開彈弓時的動能、勢能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它們的勢能相同B.它們的動能相同C.質量大的動能大D.質量小的動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夜晚,人們看到天空中月亮從云中穿過,則判斷月亮運動的參照物是(  )
A.自己B.月亮C.D.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為比較水、空氣對牛奶的冷卻效果,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一盒牛奶分別裝入兩個瓶中,一個放在水中,一個放在空氣中,其它條件均相同,如圖所示.實驗時他們每隔一定時間記錄一次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024681012141618
甲/℃70605347423937353433
乙/℃70666158555250484746
(1)甲、乙兩瓶中的牛奶質量應該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已將乙瓶中牛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畫在坐標系中,請將甲瓶中牛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畫在同一個坐標系中.
(3)本次實驗中,小明發(fā)現(xiàn)甲的冷卻效果更好.
(4)通過分析,小明又發(fā)現(xiàn),甲瓶中牛奶冷卻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來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下面是小娜和張婷同學做“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
(2)使音叉發(fā)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出現(xiàn)的變化是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變大.
(3)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而且是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探究過程中,將不易觀察的音叉的振動轉化成乒乓球的擺動,采用的思維方法是
轉換法 (填“轉換法”“等效法”或“類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的是( 。
A.汽車的冷卻液用水B.城市中央修建人工湖
C.菜窯里放幾桶水D.夏天氣溫太高,地面灑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楊同學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下(填“上”或“下”)調節(jié).
(2)實驗過程中,當燭焰距凸透鏡2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3)當燭焰距凸透鏡25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日常生活中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光學儀器是照相機(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要使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變大,應保持透鏡的位置不動,調節(jié)蠟燭的位置,同時將光屏遠離(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實驗過程中小楊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了圖中凸透鏡與蠟燭之間,方向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應該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實驗中怎樣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調節(jié)光屏到某一位置,將光屏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時,像都會變模糊,此時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