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閉合開關(guān)S后,發(fā)現(xiàn)兩燈都不亮,電流表的指針幾乎指在零刻度線,電壓表指針則有明顯偏轉(zhuǎn),如果把燈L1L2對調(diào)位置,兩個表均無示數(shù),該電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A. 燈泡L2斷路 B. 燈泡L2短路

C. 燈泡L1斷路 D. 兩個燈泡都斷路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S閉合后,兩個燈泡都不發(fā)光,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動,說明電路是開路;電壓表的指針有明顯的偏轉(zhuǎn),說明電壓表通過電流表和L1與電源兩極相連,因此L2處出現(xiàn)開路.

解:A、若燈泡L2斷路,則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并且為電源電壓;

B、若燈泡L2短路,則電壓表無示數(shù);

C、若燈泡L1斷路,則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無示數(shù);

D、若兩個燈泡都斷路,則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無示數(shù);

如果把燈L1L2對調(diào)位置,電路仍處于斷路,因此電流表示數(shù)為零,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不能與電源兩極相連,此時電壓表示數(shù)也為零,因此電路故障為燈泡L2斷路.

故選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例中,由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的是

A.風(fēng)吹動樹葉 B.秋千從高處向低處擺動

C.汽車沿盤山公路勻速前進 D.拉彎的弓把箭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時,應(yīng)立即切斷電源
B.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要接地
C.1kWh=3.6×106J
D.家用電能表是用來測量用電器消耗電功率的儀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C.聲音只能傳遞信息
D.在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板是為了防止噪聲的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蜜蜂載著花蜜飛行時,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動300次,不載花蜜時平均每秒振動440次,養(yǎng)蜂人能辨別蜜蜂是飛出去采花,還是采了蜜飛回,他主要是根據(jù)什么特征來辯別的( )
A.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
B.聲音的響度不同
C.飛行路線形狀不同
D.飛行高低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 構(gòu)成的,原子核是由帶 電的質(zhì)子和不帶電的 構(gòu)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 ,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旋轉(zhuǎn),其形狀非常類似于“太陽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開關(guān)閉合時,L1L2兩只燈泡是 關(guān)系(選填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流表(甲)測量的是通過 的電流(選填“L1“L2“L1L2);電流表(乙)測量的是通過 的電流(選填“L1、“L2“L1L2).甲的示數(shù)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乙的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學(xué)實驗小組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器材測量大氣壓強的值,實驗步驟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

(2)如圖所示,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9.9N.

(3)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cm,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

(4)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為 Pa.

(5)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實驗誤差較大,請分析,該實驗過程中導(dǎo)致誤差的因素有(請寫出兩條):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

(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沿著水平方向做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之間的關(guān)系是:大小 ,方向

(2)比較甲、乙兩個實驗,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有關(guān);比較甲、丙兩個實驗, (能/不能)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原因是

(3)以上三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大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