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在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氣壓強的大小,因此,從圖中讀出管內(nèi)水銀面到水銀槽內(nèi)水銀面的垂直高度,即可得出結(jié)論;
(2)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據(jù)此判斷移到高山上時,真空部分的變化;
(3)外界大氣壓不變,當玻璃管傾斜時,管內(nèi)水銀柱高不變,但長度變長.
解答 解:
(1)托里拆利是最早測出大氣壓強值的科學家;
(2)讀圖可知,玻璃管內(nèi)水銀面到水銀槽中水銀面的豎直高度為750mm,
因此,當時的大氣壓強等于750mm高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把該實驗從教學樓1樓移到5樓做,玻璃管中水銀柱的高度減;
(4)如圖,當玻璃管傾斜時,由于大氣壓不變,故大氣壓能支持的水銀柱高度不變,但玻璃管中水銀柱的長度會增加(L>h).
故答案為:托里拆利;750;減。徊蛔儯
點評 本題考查了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能根據(jù)“管內(nèi)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得出玻璃管內(nèi)水銀的豎直高度不變是本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拱橋倒影 | B. | 樹木間的光線 | ||
C.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D. | 鋼筆錯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4 | 5 |
電壓U/V | 2.5 | 2.0 | 1.5 | 1.0 | 0.5 |
電流I/A | 0.28 | 0.25 | 0.22 | 0.20 | 0.16 |
小燈泡的電阻R/Ω | 8.9 | 8.0 | 6.8 | 5.0 | 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冰棒冒的“白氣”是冰棒升華形成的 | |
B. | 舞臺上的“煙霧”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形成的 | |
C. | 燈絲用久后會變細是燈絲有一部分汽化了 | |
D. | 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