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同學為了探究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做了如下實驗:在四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他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燒杯號液體質量(g)初溫(℃)末溫(℃)加熱時間(min)
120020288
2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242
請根據(jù)表中的實驗記錄回答:
(1)試驗中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反映的;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溫度升高時吸熱的多少與物體種類、物體質量、升高的溫度有關.
(3)該同學在本次實驗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分析 (1)用相同的電熱器對液體加熱,相等時間吸收的熱量相等,可以用加熱時間長短反應物質吸收的熱量多少,運用了轉換法.
(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3)探究多因素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

解答 解:
(1)用相同的電熱器對液體加熱,相等時間吸收的熱量相等,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因此加熱時間可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2)由表中1和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與煤油的質量、升高的溫度都相等而加熱時間不同,水與煤油吸收的熱量不同,由此可得:物體溫度升高時吸熱的多少與物質的種類有關;
由表中1和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質量不同而升高的溫度相同,需要的加熱時間不同,質量越大,需要的加熱時間越長,水吸收的熱量越多,由此可得:質量不同的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有關;
由表中3和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煤油的質量相同而升高的溫度不同,需要的加熱時間不同,物體升高的溫度越高,需要的加熱時間越長,煤油吸收的熱量越多,由此可得:吸收的熱量與升高的溫度有關;
(3)該實驗采用了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方法.
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2)物體種類;物體質量;升高的溫度;(3)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考查了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示意圖,其中溫度計使用正確的是D圖(填A或B或C或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兩個電阻的阻值相同,它們并聯(lián)的等效電阻為12Ω.若將它們串聯(lián)接到12V的電壓下,則通過每個電阻的電流是0.2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所示,當兩個開關都閉合后,兩盞燈都能發(fā)光的電路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與小芳同學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溫性能好壞,兩人設計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兩燒瓶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1)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實驗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還應考慮影響水溫變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燒瓶相同、水的初溫相同、環(huán)境因素相同和熱水的質量相同.
(2)按照計劃操作,小明與小芳同學把實驗測得的時間和溫度數(shù)據(jù)填在下列表格中:
時間t/min010203040150180
泡沫塑料組水溫T1/℃80645550412120
棉絮組水溫T2/℃80564332282020
分析上表數(shù)據(jù)可知:經(jīng)過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燒瓶水溫降低了39℃;而棉絮包的燒瓶水溫降低了52℃,由此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在上述條件下泡沫塑料的保溫性能比棉絮好.
(3)除了采用相同的時間內觀察水降低的溫度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外,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你還可以采用還可以讓兩瓶水降低相同的溫度,看所用的時間是否一樣方法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如果不慎在玻璃管中漏進了少許空氣,那么測量值將比實際值( 。
A.偏小B.偏大
C.仍相等D.要根據(jù)漏進空氣的多少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某電梯公寓的送水工人坐電梯把一桶20kg的礦泉水從1樓勻速送到8樓的住戶家,電梯對水做了4200J功(每層樓高為3m,水桶質量不計,g=l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