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探究“海波的熔化特點”實驗中:
(1)圖甲所示,是小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做出的海波熔化圖象,由圖象甲可知海波是晶體(填“晶體”或“非晶體”)海波的熔點應(yīng)為48℃.海波在第4 分鐘開始熔化,熔化過程經(jīng)歷了4分鐘.其熔化過程特點是吸熱但溫度不變.
(2)第6分鐘時海波是因液共存態(tài)第10分鐘時海波是液態(tài)(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
(3)另一小組為了使物質(zhì)更快受熱,采用圖乙所示裝置,你認為該裝置存在的不足是海波受熱不均勻,試管易受熱不均勻而爆裂.

分析 晶體熔化前吸熱溫度上升,熔化時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完全變成液態(tài)后吸熱溫度也會上升,非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熱溫度是不斷上升的;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對試管而言,會因受熱不均勻易造成試管炸裂,對受熱物體而言,如果是固體,會造成固體受熱不均勻且時間過短不易觀察現(xiàn)象,如果是液體,易引起暴沸.

解答 解:(1)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由圖象可知,海波在第4分鐘至第8分鐘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因此,海波是晶體且熔點是48℃,由圖象可知,海波在第4分種時達到熔點吸熱后開始熔化,第8分鐘時熔化結(jié)束后溫度上升,熔化過程經(jīng)歷了4分鐘,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2)由圖可知,海波在第4分鐘時剛達到熔點,吸熱開始熔化,第4至第8分鐘是其熔化過程中,即固液并存狀態(tài),第8分鐘后熔化結(jié)束全部呈液態(tài)且繼續(xù)吸熱溫度上升,因此在第10分鐘時是液態(tài);
(3)給試管加熱的方式通常有直接加熱和水浴加熱.水浴加熱時,被加熱物體受熱均勻,易觀察現(xiàn)象,此題中如果直接用酒精燈對著試管加熱,一是海波受熱不均勻且熔化時間短,不易觀察現(xiàn)象,二是試管受熱不均勻會發(fā)生試管爆裂現(xiàn)象.
故答案為:(1)晶體;48;4;4;吸熱但溫度不變;(2)因液共存態(tài);液態(tài);(3)海波受熱不均勻,試管易受熱不均勻而爆裂.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晶體的熔化特點,要求我們掌握根據(jù)晶體的熔化曲線來確定晶體在其熔化過程中的一些規(guī)律,同時,要對不同的加熱方式進行辨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秒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yīng)時間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
(1)請根據(jù)圖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
路程s1=s2=64cms3=90cm
時間t1=2st2=t3=6s
(2)某同學(xué)計算甲至丙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兩種方法計算:
方法1:v3=$\frac{{s}_{3}}{{t}_{3}}$;方法2:v3=$\frac{\frac{{s}_{1}}{{t}_{1}}+\frac{{s}_{2}}{{t}_{2}}}{2}$.以上兩種方法正確的是:方法1(選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0.15m/s.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小車全程不是(選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芳芳家里有一盞電燈不亮了,是停電了還是燈泡壞了?芳芳采用了以下兩種辦法進行判斷,請你分析每一種辦法的理由:
(1)打開電視機可以正常觀看電視節(jié)目,這說明:沒有停電,是燈泡壞了;并聯(lián)電路中各用電器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2)取下燈泡,用電池做電源,連接燈泡、電池和電流表,組成電路觀察電流表發(fā)現(xiàn)指針無偏轉(zhuǎn),這說明:燈泡壞了;開路時電路中沒有電流.
(3)如果讓你來判斷,你的做法是:換一個新的完好的燈泡接入燈座試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1.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物連線圖,在虛框內(nèi)畫出對應(yīng)的電路圖.(要求連線要橫平豎直,盡量使電路圖簡潔美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 而產(chǎn)生的,“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小華說話“大嗓門”指他說話聲音的響度 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①實驗原理是v=$\frac{s}{t}$;
②在實驗中除了圖所示的實驗器材,還缺少刻度尺;
③某次實驗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的秒表分別表示小車在斜面頂端、中點和底端不同時刻( 秒表每格為1s),測出s1=160cm,則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0.32m/s,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0.4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s3段路程運動快,原因是s3段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長.(小車長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達到平衡狀態(tài).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他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是否合理?不合理;為什么?只通過一次測量,數(shù)據(jù)具有偶然性,不具備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測量要求的是(  )
A.測量前,應(yīng)根據(jù)測量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B.測量前,觀察測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C.測量長度時,選擇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D.要減小測量中的誤差,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甲所示,滑輪組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將重為105N的物體勻速提起,在5s時間內(nèi)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3m.圖乙是滑輪組工作時的拉力F與繩自由端移動距離s的關(guān)系圖.
(1)在5秒內(nèi)物體上升的高度是1m;物體上升的速度是0.2m/s.
(2)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總功.
(3)拉力F的功率是30W.
(4)計算滑輪組提升該重物時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