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兩物體都作勻速直線運動,甲、乙所用時間之比為2:1;若甲通過的路程是乙的3倍,則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3:2B.2:3C.6:1D.1:6

分析 已知路程關(guān)系與時間關(guān)系,應(yīng)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兩物體的速度之比.

解答 解:甲、乙兩物體通過路程:s:s=3:1,甲、乙兩物體所用時間t:t=2:1,
甲、乙兩物體速度之比:
$\frac{{v}_{甲}}{{v}_{乙}}$=$\frac{\frac{{s}_{甲}}{{t}_{甲}}}{\frac{{s}_{乙}}{{t}_{乙}}}$=$\frac{{s}_{甲}}{{s}_{乙}}$×$\frac{{t}_{乙}}{{t}_{甲}}$=$\frac{3}{1}$×$\frac{1}{2}$=$\frac{3}{2}$.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對速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因為是求比值,要細(xì)心,防止因顛倒而出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載重汽車有許多車輪,是為了減。ㄟx填“增大”、“減小”)壓強;輪胎上有花紋,是為了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摩擦;攔河大壩底部橫截面積較大,原因是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易拉罐中放入少許水,微微加熱后用橡皮泥堵住開口處,過一會兒,易拉罐被壓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與聲現(xiàn)象有關(guān)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B超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C.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振動頻率低于20赫茲
D.聲音在空氣的速度一定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把質(zhì)量與溫度都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同時浸沒在同一杯熱水中,熱平衡后則兩金屬塊(不考慮水溫的變化)( 。
A.吸收的熱量相等,升高的溫度相等
B.吸收的熱量相等,升高的溫度不相等
C.吸收的熱量不相等,升高的溫度相等
D.吸收的熱量不相等,升高的溫度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估測中最接近事實的是( 。
A.中學(xué)生的身高為170mB.某同學(xué)百米賽跑成績是8s
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D.一個乒乓球的直徑是4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完成下面的探究實驗: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guān)系.
(1)李玲同學(xué)進行該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一塊較厚的玻璃板M(P、Q兩個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她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豎立一塊玻璃板:將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點燃蠟燭A,然后將蠟燭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
(1)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方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接受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
(2)李玲按照圖乙中的測量方法,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rèn)真測量并記錄了對應(yīng)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1234
物距u╱cm4.25.06.810.0
像距v╱cm3.74.56.39.5
【分析與論證】: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與評估】:這個結(jié)論與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主要是選擇了蠟燭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離不正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根據(jù)上面數(shù)據(jù)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0.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宋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發(fā)現(xiàn)在山上“煮米不成飯”,他認(rèn)為是因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萬古冰雪之汁”之說,其實這是由于高山上的氣壓小導(dǎo)致水的沸點低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頻率超過20000Hz的波為超聲波(選填“超聲”或“次聲”);當(dāng)環(huán)境聲音的強度超過110dB時,人感到很吵(選填“較靜”或“很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地震檢測儀”是利用次聲波來檢測地震的,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來實現(xiàn)控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