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輛汽車在勻速行駛,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并在4s后聽到回聲,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6km/h,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多遠?

分析 司機鳴笛后,聲音傳到高山返回汽車時,汽車以36km/h的速度已經(jīng)前行了4s,根據(jù)速度公式可求汽車行駛的距離;在這段時間內(nèi),聲音和汽車行駛的路程之差是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與高山距離的2倍,據(jù)此求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與高山距離.

解答 解:
汽車的行駛速度v1=36km/h=10m/s,
由v=$\frac{s}{t}$可得,在t=4s的時間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
s1=v1t=10m/s×4s=40m,
聲音傳播的距離:
s2=v2t=340m/s×4s=1360m,
汽車和聲音的傳播路線如圖所示:

設汽車司機聽到回聲時離高山的距離為s,由圖知2s=s2-s1,
所以s=$\frac{1}{2}$(s2-s1)=$\frac{1}{2}$(1360m-40m)=660m.
答:汽車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660m.

點評 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聲測距離的應用,關鍵是弄清聲音和汽車行駛的路程之差是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與高山距離的2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紙板豎立在鏡面上,硬紙板是由E、F兩塊紙板粘接起來的,都可繞接縫ON轉(zhuǎn)動.
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
120°20°
230°30°
350°50°
(1)實驗中,小明將紙板F向后折,如圖乙.此時紙板F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2)為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實驗時應進行的操作是D
A.沿ON轉(zhuǎn)動紙板E
B.沿ON轉(zhuǎn)動紙板F
C.改變光線OB與ON的夾角
D.改變光線AO與ON的夾角
(3)在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的關系”實驗中小組同學進行多次實驗,測量記錄如上表所示.小東同學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明則認為應是: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認為小明的結(jié)論正確,理由是先有入射光線再有反射光線.
(4)圖甲中,用激光筆讓光線沿著BO(即逆著原反射光線)射向平面鏡時,可看到反射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光在反射時,光路可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6.大廈右邊鍍膜的玻璃外墻作用相當于平面鏡,把太陽光反射到小明家,小明在窗戶上看到明晃晃的太陽光,這是一種光污染.畫出太陽光經(jīng)過玻璃外墻到達小明家A的光路.(保留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所示,是兩種聲音的波形,甲圖是噪聲的波形,乙圖是樂音的波形.(填“噪聲”或“樂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圖示是一種自動測定油箱內(nèi)油面高度的裝置,R相當于一個保護電阻,它的金屬滑片是杠桿的一端,且由定位擋板限制只能在電阻上滑動.從油量表(由電流表改裝而成)指針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內(nèi)油面的高度.油面下降時,金屬滑片向上滑動,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變大,油量表示數(sh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為了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zhì),小明從實驗室拿來真空罩,將發(fā)聲的電鈴置于真空罩中,用抽氣機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氣,這個過程中觀察聽到電鈴聲音的變化,這個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七個步驟中的( 。
A.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B.猜想與假設
C.提出問題D.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7.完成圖的反射光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電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對外不顯電性,是因為沒有正、負電荷
B.兩個物體相互吸引,一定是帶有異種電荷
C.絕緣體里面的電荷不能移動
D.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哨子發(fā)聲是靠空氣振動,空氣柱越長,振動頻率越低,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越低
B.有經(jīng)驗的人挑選瓷碗敲一敲,主要是通過敲擊時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C.用硬紙劃過木梳,劃過的速度越快,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越高
D.用筷子敲擊幾個裝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的瓶子,裝水少的發(fā)出聲音音調(diào)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