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請你幫他完成下列內(nèi)容.
(1)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下表是他實驗時記錄的幾組數(shù)據(jù):
試驗次數(shù)物距u/cm像距v/cm
13015
22020
31530
45/
①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②第3次試驗時所成像的特點可應用在投影儀上(選填“投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
③第4次實驗時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只有光斑(圖中未畫出).下列關于光斑的說法正確的是:C(填寫選項字母).
A.光斑是燭焰所成的實像
B.光斑是燭焰所成的虛像
C.光斑是燭焰發(fā)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3)另一小組的同學講蠟燭和透鏡固定,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分析 (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①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u;
②凸透鏡成實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可知u>v,成倒立縮小實像,u<v時成倒立放大實像;生活中的投影儀便是利用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光屏上的光斑是燭焰發(fā)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3)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若光屏上沒有像,可能是因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無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體在焦點上,不能成像.

解答 解:(1)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①當u=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u,由表1中第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u=v=2f=20cm,得f=10cm;
②表1中第3次數(shù)據(jù)可知u=15cm,而f=10cm,滿足f<u<2f,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原理應用生活中的投影儀中;
③表1中第4次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u=5cm<f,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會在光屏上呈現(xiàn),所以光屏上的光斑是燭焰發(fā)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3)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有可能光屏、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無法成在光屏上;還有可能物體在焦點上,不能成像.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光屏中央;(2)①10;②投影儀;③C;(3)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點評 本題是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綜合運用,要求我們既要掌握從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中歸納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又要能把這些規(guī)律與日常生活中應用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一道不錯的有關凸透鏡成像的綜合性試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1所示測量木塊長度中,讀數(shù)方式正確的是B(選填“A”或“B”),木塊的長度是2.48cm.圖2所示秒表的示數(shù)是6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現(xiàn)象.如圖所示,她們給兩個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圓孔和一個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別將小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物體通過小孔所成的像與孔的形狀無關
(2)分析比較甲、丙兩圖,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所成的像的形狀由物體的形狀決定
(3)通過實驗,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實像,說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4)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實像.
(5)該同學發(fā)現(xiàn)發(fā)光體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他測出了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并將實驗結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像的高度h與像到小孔的距離S成正比.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6)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紙把圓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個半圓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蒙起后與蒙起前比較像發(fā)生的變化有亮度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
(1)圖甲為某同學實驗時測沸水溫度的情形,他的錯誤之處是: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的底部
(2)糾正錯誤后,他觀察到從開始加熱至水沸騰,所用時間過長,(你寫出第三條)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水的開始溫度較低.
②沒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③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太多.
(3)水沸騰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沸點是99℃,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但是要不斷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如圖所示,太陽光穿過樹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直線傳播 現(xiàn)象;雨過天晴,遠處的天空,出現(xiàn)美麗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我國是世界上電視用戶最多的國家,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各種艷麗色彩是由紅、綠、藍三種光通過適當?shù)谋壤旌系玫降模?/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排縱隊時,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隊就排直了,這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教室里的同學從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寫的字,這是光照在字上,發(fā)生了漫(選填“鏡面”或“漫”)反射;用重垂線可以檢查豎直墻壁上的畫是否掛正,這利用的是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B超檢查時,探頭向人體發(fā)出和接收的是超聲(選填“超聲”或“次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小紅用如圖所示電路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總電壓的關系”.
(1)連完最后一根導線燈泡就發(fā)光(電壓表未連入),存在的問題是連接電路時沒有斷開開關.
(2)正確操作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兩燈都不亮,電壓表的示數(shù)接近電源電壓,如果
是一個燈泡發(fā)生故障,則故障的原因是L1開路.
(3)測完L1的電壓后,為了省時間,小紅采用以下方法:電壓表所接的C接點不
動,只斷開B接點,并改接到A接點上,這樣操作帶來的后果是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4)方法改進后,所測出AB、BC、AC間的電壓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AC間的電壓BC間的電壓AB間的電壓
1.4V1.4V2.8V
于是得出結論: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這樣實驗在設計方案上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只做一次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問題:在探究“電流跟電壓、
電阻的關系”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 A:電流可能跟電壓成正比;
猜想 B:電流可能跟電阻成反比;
猜想 C:電阻可能跟電壓成正比.
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某同學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實物進行實驗探究,并設計如下探究方案:
(l)在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右.(選填“最左”“最右”)
步驟 1:保持定值電阻 R 的阻值不變,閉合開關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 R 兩端的電壓成整數(shù)倍變化,分別讀出并記錄對應于不同電壓的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表1,步驟(1)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使R兩端的電壓成整數(shù)倍變化.
步驟 2:換用不同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數(shù)倍變化,如 5Ω、10Ω、15Ω等,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分別讀出并記錄對應于不同阻值的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表2.
(2)“步驟 2”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檢驗上述猜想( A、B、C ) 中哪一個?答:B.此步驟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如果把電阻R由5Ω換成10Ω,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應向右(“左”或“右”)移動.
(3)你認為“猜想 C”是否正確?答:不正確.
表一電阻R=15Ω
 電壓U(V) 1.5 3 4.5
 電流I(A) 0.1 0.2 0.3
表二
 電阻R(Ω) 5 10 20
 電流(I) 0.4 0.2 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電壓是產(chǎn)生電流的原因,電阻一定時,電壓越高,電流越大,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大,電流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