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磚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為p,任意把它截下二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平放在地面上。關(guān)于剩下的磚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有三位同學作如下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甲認為有可能為p/2 B、乙認為有可能為p

C、丙認為有可能為2p D、以上說法都有可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隨著我市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小汽車逐漸走進千家萬戶.關(guān)于小汽車所應用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汽車鳴笛的聲音通常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中的

B.安全帶做得較寬,是為了增大壓強,保證安全

C.車上配備安全氣囊,是為了防止發(fā)生撞擊時由于慣性對人體造成傷害

D.汽車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保養(yǎng),給有關(guān)部件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部件間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九年級五校三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樂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公園劃船,坐在船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剛開始船沒動時,船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B.小樂和爸爸使勁劃了,船才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小樂用槳向后劃水船會前行,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船能漂浮在水面,說明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八年級下學業(yè)水平測試物理試3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行駛的客車上,乘客相對司機是 的。打開車窗后,車窗上懸掛的窗簾會向 (選填“車內(nèi)”或“車外”)飄動,這是由于車外空氣流速 車內(nèi),使車外的氣壓 (選填“大于”或“小于”)車內(nèi)氣壓而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八年級下學業(yè)水平測試物理試3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把一實心金屬塊浸在盛滿酒精的杯中靜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0.8×103kg/m3),若把這一金屬塊浸在盛滿水的杯子中靜止后,從杯中溢出水的質(zhì)量是

A、15g B、12.5g C、10g D、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八年級下學業(yè)水平測試物理試3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是人們向空中拋出實心球到實心球落地而停止運動的場景。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實心球在空中上升過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空中下落過程中重力改變了實心球的運動狀態(tài)

C、實心球在地上由于具有慣性越滾越慢

D、實心球停在地面上受到兩對平衡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張家港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聰學習了物理后,為測量旅游時撿到的一塊鵝卵石的密度,他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

(1)小聰用調(diào)好的天平測量該物塊的質(zhì)量的過程中,他按合理的程序加減祛碼,往右盤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仍偏在分度盤中線左側(cè)一點,如圖甲所示,則應該 。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向左調(diào)平衡螺母 B.向右調(diào)平衡螺母

C.向右盤中再加砝碼 D.向右移動游碼

(2)天平平衡后,右盤中所放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鵝卵石質(zhì)量m= g。

(3)小聰按照圖丙的方法先用有精確刻度的量杯測出鵝卵石與水的總體積為V1,接著把鵝卵石從水中取出,此時量杯中水的體積為V2,則鵝卵石的密度是 。(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4)小聰測得的鵝卵石的密度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張家港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放有質(zhì)量分別為m1 、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運動,則兩小球(設(shè)車無限長,其它阻力不計)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 m2,則一定相碰 D.若m1 > m2,則一定不相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泰興市黃橋東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年3月19日,我國首次用水下機器人在南海3000m深的海底插上一個重要標志.若不計海水密度的變化及水的阻力,機器人在下潛過程中

A.受到的重力逐漸減小 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漸減小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受到海水的壓強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