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所示,則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fā)生了漫反射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列有關熱和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放出熱量,溫度一定降低
B. 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熱量
C. 物體的內能越多,放出的熱量一定越多
D. 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內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捷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
(1)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捷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側,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亮點為止,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測得它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10cm,確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
(2)如果實驗中蠟燭燃燒后變短了,為了在光屏上看到完整地像,光屏應該向 (填“上”或“下”)移動.
(3)小捷將光源移至距透鏡30cm處后,再移動光屏,至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會出現(xiàn)清晰的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在放大鏡、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 .如果她將光源再遠離凸透鏡一些,這時光屏應向 (填“左”或“右”)移動,以獲得清晰的實像.
(4)如果將光源移至距透鏡7cm處,凸透鏡此時成的是放大的 (填“虛像”或“實,像”),為了看到像人眼的位置應和蠟燭 (同,異)側.
(5)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如果長期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會導致近視.有一種治療近視眼的手術,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 些(選填“強”或“弱”),焦距變 (長,短).
(6)某小組實驗時對圖甲中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LED燈、光屏換成帶有方格的光屏.
①蠟燭換成LED燈的優(yōu)點 .
②光屏換成帶有方格光屏的優(yōu)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平板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可繞垂直鏡面的接縫ON轉動.
(1)如圖甲,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桓淖內肷涔饩的方向,再觀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比較 .若將AO向ON靠近,則OB (選填“靠近”或“遠離”)ON.
(2)如圖乙,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
(3)實驗中紙板要和鏡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取兩張等大的圓形紙,分別剪去兩個大小不等的扇形(圖甲所示),再將它們做成圖乙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
(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可將紙錐按如圖乙 (選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釋放.若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可通過比較下落至地面的 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 還可以比較同一時刻紙錐下落的 來比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種比較方法與物理學中速度的定義方法相接近.
(2)如果要測量兩個紙錐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3)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 (選填“下落的時間”或“下落的路程”)較難測出,于是我們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換用錐角較 (選填“大”或“小”)的紙錐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分)(2015秋海淀區(qū)月考)家庭電路中的保險絲突然熔斷,在判斷其故障時,下面幾種可能的原因中可以排除的是( )
A.電路的總電阻變大 B.電路的總功率變大
C.電路中的電流變大 D.電路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與慣性有關的是( )
A.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
B.水銀的溫度升高時體積增大
C.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D.投出的籃球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波的熔點是48℃,那么在48℃時的海波處于下面哪種狀態(tài)( )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固液共存態(tài)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