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實驗小組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記錄了如下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得液體密度是1×103kg/m3
實驗次數(shù)1234
液體的體積/cm35.87.916.735.1
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g10.712.821.640.4

分析 取兩組數(shù)據(jù),設容器質量為m、液體密度為ρ,利用m+ρV=m列方程組求解.

解答 解:
設液體密度為ρ,容器質量為m,根據(jù)ρ=$\frac{m}{V}$可得:m+ρV=m,
代入1、2次的數(shù)據(jù)有:
m+ρ×5.8cm3=10.7g------①
m+ρ×7.9cm3=12.8g------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
m=4.9g=4.9×10-3kg,ρ=1g/cm3=1×103kg/m3
故答案為:1×103kg/m3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利用好關系式m+ρV=m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上一塊近視眼鏡的鏡片,為了使成像清晰,則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光屏右移B.光屏左移C.蠟燭右移D.不需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電路為小明設計的一種檢測壓力大小的工作原理圖,壓力傳感器的電阻值隨所受壓力的增大而減小,電源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R0是定值電阻.在壓力傳感器受到的壓力增大的過程中,有關該電路物理量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的示數(shù)減小B.R0兩端的電壓減小
C.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小D.電路的總電功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小芳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5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74cm刻度線處,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說明C的成像特點.(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放大鏡        B.幻燈機        C.照相機     D.潛望鏡
(2)如果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處不動,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線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該進行的操作以及光屏上像的大小變化情況是D.(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光屏左移,像變小 B.將光屏右移,像變小C.將光屏左移,像變大 D.將光屏右移,像變大
(3)保持如圖所示中的蠟燭和凸透鏡的不動,將光屏移到80cm刻度線處,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鏡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視網(wǎng)膜的位置,則此時的成像情況相當于A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近視眼                  B.遠視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所示的電路,電阻R2的阻值是20Ω.當開關S閉合時,電流表A1的示數(shù)是0.4A,電流表A的示數(shù)是1.0A.
求:(1)電阻R1的阻值;
(2)通電30秒鐘,電流通過電阻R2所做的電功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是一個實物圖,請選出對應的電路圖(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課堂上老師使用的便攜式擴音機,不僅要起到“擴音”的作用,而且應該有較高的“保真度”.從聲學上講,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較好地保持原聲的音色.(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甲所示電路,閉合開關后,L1和L2都不亮;現(xiàn)用一根導線檢查故障原因.如圖乙所示,當用導線接在L1兩端時,L1和L2仍然不亮;如圖丙所示,當導線接在L2兩端時,L1亮,L2不亮.則可能的原因是( 。
A.L1短路B.L2短路C.L1斷路D.L2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目前不斷有新的校車投入使用.如圖為專用校車,這兩校車空載時質量為2.6t,可乘坐35人(含司機),車輪著地總面積1000cm2,
某天該校車滿載學生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6km,用時10min,受到的平均阻力為2000N,在這段路程內求:(取g=10N/kg)
(1)若乘客平均質量為50kg,則車對地面的壓強;
(2)校車的速度;
(3)校車牽引力做的功;
(4)校車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