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8.(1)圖1秒表的讀數為17s;
(2)如圖2所示,物體的長度為1.40cm;
(3)如圖3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4N.

分析 (1)秒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是兩個表盤的示數之和.
(2)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首先要明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指針所指刻線相垂直

解答 解:由圖知:
(1)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2min中間有4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0”和“1”之間,偏向“0”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0min;
在秒表的大表盤上,2s之間有4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s,指針在17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17s,即秒表的讀數為17s.
(2)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2.00cm對齊,右側與3.4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3.40cm-2.00cm=1.40cm.
(3)彈簧測力計上1N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2N,即此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此時指針指在“3.4”處,所以物重為3.4N.
故答案為:17;1.40;3.4.

點評 物理測量中有很多的測量工具,刻度尺、秒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溫度計等,任何一種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讀,其他的測量工具不需要估讀,讀出最接近的數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為一種測量體重的裝置,其中體重示數計是由電流表改裝成的.當沒有測體重時,絕緣體使電路切斷(選填“切斷”或“接通”).電路中R1的作用是保護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甲是小明、小紅兩名同學分別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他們所用的器材規(guī)格完全相同,同時將水加熱16min.
(1)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明應按照自下而上順序進行(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如圖乙所示是兩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請根據圖象分析,若不計熱量損失,小明、小紅從給水加熱到水沸騰所需熱量為Q1、Q2,則Q1:Q2為1:2,若小明、小紅所選水的質量為m1、m2,則m1等于m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核電站發(fā)電時,需要大量的水作為汽輪機的冷卻劑,冷卻水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內能的.一臺發(fā)電功率為l06kW的核電機組,它每天能發(fā)電2.4×107kW•h,這相當于每天至少可減少用煤2.4×103t(煤的熱值q=3.6×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小明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海波的熔化特點.

(1)他將裝有碾碎的海波的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并用自制的攪拌器不斷輕輕攪拌海波,這樣做的目的是受熱均勻.
(2)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狀態(tài)的變化.圖乙是某時刻記錄的溫度計示數,示數為36℃.
(3)圖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一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海波的熔化過程需要6分鐘.第8分鐘時,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海波屬于晶體(晶體/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正確是( 。
A.電冰箱是利用電磁波工作的
B.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大
C.只有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慣性
D.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間存在著排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已知空氣的密度為1.29kg/m3,下列物體質量與你所在教室中空氣質量最接近的是( 。
A.一個蘋果B.一名中學生C.一頭牛D.一輛家用轎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中,以流水為參照物,小橋是運動(填“運動”或“靜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建筑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重400N的物體在20s內勻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為250N.則該工人做功的功率為75W,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若用該裝置提升500N的重物,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