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什么因素有關,王軍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他將兩段阻值不同的電阻絲(R1<R2)分別密封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瓶中,并通過短玻璃管與相同的氣球相連,兩次實驗電源電壓不變.
(1)在這個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____體現出來的,像這種用能直接觀測的量來顯示不容易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叫“轉換法”.這種方法在物理學研究中經常用到,請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裝置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__________的關系.
(3)在裝置甲、乙的兩次實驗中,通過比較相同時間里氣球B與D的變化情況,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_______________的關系.
(4)甲、乙兩裝置同時實驗,在相同的通電時間里,與氣球__________(填氣球字母標號)相通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最多.
(5)教材上的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燒瓶與圖中的相同).比較甲、乙和如圖丙所示的兩種不同的實驗裝置,你認為較好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氣球膨脹程度大小(2)電阻(3)電流(4)C(5)甲、乙
解析試題分析:(1)由題意及實驗的原理圖可知當瓶中電阻絲發(fā)熱后會使氣體膨脹,則連在瓶上的氣球會產生膨脹,根據氣球膨脹的情況可得出溫度升高的多少;轉換法是將不易觀察的現象轉換成較明顯的物理現象;轉換法在物理學中有很多應用,例如:①研究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用乒乓球的振動來顯示音叉的振動;②研究分子運動時,用固體、液體、氣體的擴散推測分子的熱運動;③用吸引大頭針的多少觀測磁鐵的磁性強弱.
(2)由甲圖可知,兩電阻串聯,則可知電路中電流一定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兩瓶中產生的熱量應與電阻有關,故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
(3)由乙圖可知兩電阻并聯,則B、D兩容器中的電流不同,而兩電阻絲的電阻相同,故探究的應是熱量與電流間的關系;
(4)甲圖中兩電阻串聯,則通過兩電阻的電流相等,由焦耳定律可得,電阻大的電阻絲發(fā)熱較多,即B中發(fā)熱量要多;乙圖中兩電阻并聯,則電壓相等,由可得,電阻小的發(fā)熱量要多,故C比D發(fā)熱量要多;而B、D電阻相等,由歐姆定律可得,B中電流小于D中電流,故D中熱量要比B中熱量多,故C中熱量最多;
(5)根據氣體及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的不同,可以分析哪種實驗方法更直觀;而由氣球演示不能得出準確的溫度變化,故無法得出定量關系,故二者各有優(yōu)缺點.若選用圖甲乙,理由是:氣體的熱脹冷縮效果比液態(tài)更明顯,實驗現象更直觀,時間更短.(或:丙,理由是:用溫度計能較準確地測出煤油的溫度變化,便于定量研究.)(兩種答案任選一個均可,只要解釋合理即可)
考點:焦耳定律;串聯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并聯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歐姆定律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先把5Ω的電阻接入M、N之間,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6A;再分別把10Ω和15Ω的電阻換接在M、N之間,接下來請你完成實驗。
(1)分別換接10Ω和15Ω的電阻后,滑片P應向 調節(jié)。
(2)要讀取對應的電流表的示數,必須保持電壓表示數為 V不變。
(3)實驗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小李和小明為研究導體的某種性質。選用的器材有:多節(jié)新干電池、電流表、電壓表、電鍵、若干導線,以及長度相同,但材料不同(A、B兩種金屬)和橫截面積不同(粗、細兩種規(guī)格)的甲、乙、丙三根導體。該同學正確連接電路,并將實驗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導體甲(金屬A 粗) | | 表二 導體乙(金屬A 細) | | 表三 導體丙(金屬B 粗) | |||||||||
實驗 序號 | 1 | 2 | 3 | | 實驗 序號 | 4 | 5 | 6 | | 實驗 序號 | 7 | 8 | 9 |
U(V) | 1.5 | 3.0 | 4.5 | | U(V) | 3.0 | 4.5 | 6.0 | | U(V) | 1.5 | 4.5 | 7.5 |
I(A) | 0.3 | 0.6 | 0.9 | | I(A) | 0.3 | 0.45 | 0.6 | | I(A) | 0.1 | 0.3 | 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實驗桌上有如下實驗器材:滿足實驗要求的電源、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1個,電阻箱(電路圖符號)1個,已調零的電壓表1塊,導線若干。在電路中,可以通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實現控制和改變與其相串聯的電阻兩端的電壓。請選用上述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兩個電阻R1與R2串聯時,如果定值電阻R1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則電阻R1與電阻箱接入電路中的電阻R2兩端的總電壓U與電阻R2兩端的電壓U2的關系式為:U = U2 + b(b為常量)。請畫出實驗電路圖,寫出實驗步驟,畫出實驗數據記錄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小杰同學用實驗探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他根據測量數據繪出了甲、乙兩種電阻電流與電壓關系的圖像,分別如圖中圖線a、b所示。
(1)由圖線a可知甲電壓增大時,電流隨之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而電流與電壓的比值 。
(2)比較a圖線和b圖線,可得出電阻R甲和電阻R乙相比較,R甲 R乙(填:“〉”、“〈”或“=”)
(3)如果將甲電阻接到電壓為3V的電源兩端通過甲電阻的電流為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3V的電源,最大阻值為10Ω的滑動變阻器R,待測電阻Rx及如圖甲所示的其它器材.
(1)如圖甲,實驗電路還未連接完整,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答題卡相應圖中將實驗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的示數增大.(2分)
(2)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 _________ 狀態(tài).
(3)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進行多次測量,其中一次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5V時,電流表對應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本次測得的待測電阻Rx= _________ 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做完以上實驗后,小明還用該實驗裝置來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計劃測量當Rx兩端電壓分別為1V、2V、3V時對應的電流,但發(fā)現無論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都不能使Rx兩端電壓達到1V,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測量電阻約為10Ω的定值電阻Rx的實驗中,小明和小亮用如圖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在甲圖中完成實物電路連接,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動時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小。
(2)小明把最后一根導線連接完畢后,看到電壓表和電流表立即有較大示數.小亮認為在實驗操作中有兩處錯誤,其中一處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沒有滑到電阻最大的位置,還有一處是 .
(3)改正錯誤后,小明改變Rx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兩次測得的電阻值分別為R1=10.1Ω,R2=10.2Ω,第三次測量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26A,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根據以上三次實驗數據,最后得出Rx= Ω.
(4)小瑞同學設計了不同的方案,經討論后同學們達成共識,設計的電路如圖(R0為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
以下是他們的實驗操作步驟: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②閉合開關S1,斷開開關S2,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I1。
③閉合開關S2,斷開開關S1,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I2。
④根據所測數據計算得出Rx的阻值。
請用所測物理量寫出未知電阻Rx的數學表達式:R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實驗中,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在 。
(2)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除了保護電路外,另外還有 。
(3)請仔細檢查電路,在錯誤處打×,并在圖中改正。(只允許改動一條導線)
(4)在虛線框內畫出正確的電路圖
(5)改正電路后,閉合開關,把滑片向左移動,電壓表的示數將 ,當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時,發(fā)現電壓表的示數為2V,電流表的示數為0.4A,由此得出待測電阻電阻為 Ω。你認為這個理由可靠么?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小娟利用下圖所示的器材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已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壓表正確接入電路。
(2)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到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電路連接正確后閉合開關,小娟發(fā)現小燈泡不亮、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時,電流表的示數會變化,則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燈泡_____________(選填“斷路”或“短路”)。
(3)故障排除后,小娟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了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_________Ω,當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1V時,小燈泡的電阻是________Ω,進一步分析圖像可以發(fā)現小燈泡的電阻不斷變化,這是因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