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以下有關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安全,選用的保險絲越粗越好
B.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應使用三孔插座
C.電燈與其它用電器的備用插座是并聯(lián)的
D.發(fā)生觸電事故,應先切斷電源再救治
A、當用越粗的保險絲后,其熔斷電流很大,溫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它也不會自動熔斷,起不到保護電路的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大功率或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其金屬外殼一定要通過三孔插座接地,以防用電器外殼帶電,會危及人身安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家庭電路中的插座與電燈的額定電壓為220V,只有并聯(lián)才能保證它們都能夠正常工作.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時,應盡快切斷電源或用絕緣干木棍挑開電線讓觸電者盡快脫離開電源,再實行救治措施.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8初中物理中考模擬練習題九

一、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共44分,每小題2分,錯選、多選,該小題不得分) 

1、家庭電路的供電電壓是 (??)

2、在通常情況下,下列物體屬于導體的是。??)

3、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電與磁之間聯(lián)系的科學家是。??)

4、家庭電路中,測量電功的儀表是 (??)

5、下列電器中應用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成的是。??)

6、下列四種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

7、下列有關物體慣性說法正確的是。??)

8、用照相機拍照時,在膠片上得到的像應是。??)

9、在箱子里放幾塊樟腦塊,過些日子一開箱就能聞到樟腦的氣味,這是因為               。??)

10、一根電阻絲加4伏電壓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5安,當電源斷開時,該電阻絲的阻值是。??)

。??)

12、將一鐵塊,加熱一段時間以后,則。??)

13、起重機將一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的過程中,物體具有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是                (??)

14、一塊磚平放、側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1所示,磚對地面的壓強較大的是                 (??)

15、在下列事例中,屬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

16、如圖2所示,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要使杠桿達到水平位置的平衡,應該(各個鉤碼質量相等)!。??)

17、甲、乙兩同學體重之比是5∶4,同時開始登山,先后到達山頂,甲、乙兩同學所用的時間之比是3∶4,則兩同學登山的功率之比是。??)

18、有關電磁鐵的敘述,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19、在水面下工作的潛水員,當他每豎直向下潛入10米深時,水對他產生的壓強增加了。??)

20、如圖3所示,容器內盛有水,有一塑料試管下面掛一小鐵塊,浮在水面上。現(xiàn)將小鐵塊取下放入試管中,試管仍浮在水面上。則。??)

21、如圖4所示,電源電壓和燈絲電阻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動時,安培計示數(shù)和燈L亮度的變化是 (??)

22、把標有“12V 6W”和“6V 3W”的甲、乙兩個燈泡串聯(lián)后接在12伏的電源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燈絲電阻不變)。??)

24、關于沸騰現(xiàn)象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25、以下關于保險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47、在圖7中畫出力F對支點O的力臂。(1分)

48、圖8中的墨水瓶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畫出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2分) 

   

50、在圖10中,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極和S極。(1分)

51、圖11表示了光線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在方框中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1分)

52、將圖12中的電燈及開關,用筆畫線連在家庭電路上。(1分)

五、實驗題(共12分)

53、使用彈簧秤的時候,加在彈簧秤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__________,否則就會損壞彈簧秤。(1分) 

54、做“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時,算出有用功是1焦,總功是1.25焦。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1分) 

55、圖13中木塊A的長度是__________厘米。(1分)

56、用天平測某物體質量,所用的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14所示,那么該物體的質量是__________克。(1分)

57、圖15表示溫度計的一部分,它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1分)

 

63、如圖20所示,電源電壓恒定。閉合電鍵K,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滑到b點時,伏特計的示數(shù)是7.2伏 。划敾形挥诨瑒幼冏杵鞯闹悬cC時,通過電路中的電流是0.6安;當滑片的最大阻值。(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