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列估測正確的是( 。
A.一個雞蛋的重力可能是5NB.一個中學生受到的重力可能是500N
C.一個中學生的身高可能是16cm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可能是5m/s

分析 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yīng)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 解:
A、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
B、正常中學生受到的重力約為500N左右,故B符合實際;
C、一個正常中學生的身高約在160cm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m/s左右,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jié)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我國五代隱形戰(zhàn)機殲20已研制并試飛成功,速度可達聲速的2.35倍.若以680m/s的速度飛行,10秒可飛行6800m;飛行時,以飛機(選填“地面”或“飛機”)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靜止的;飛機能夠升空,是因為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比下方的快(選填“快”或“慢”),從而產(chǎn)生了升力.當它在空中加速向下俯沖時,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ㄟx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彈簧測力計下掛著物體A靜止,如圖所示,物體A重力為2.6N,若把A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剛好為0,則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為2.6N,物體處于懸浮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玩具電動汽車是由電動機驅(qū)動的,下列插圖中演示其原理的實驗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所示,用導線把電池、小燈泡和一段粗細均勻的鉛筆芯連接起來,使a端的導線固定,b端的導線向右移動的過程中(導線與鉛筆芯接觸良好),小燈泡的亮度變亮(選填“變暗”、“變亮”或“不變”),這表明導體的電阻大小跟導體的長度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5.工人師傅用滑輪組將物體提升一定高度,請在圖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將一只銅球放在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內(nèi)注水,則銅球受到的浮力( 。
A.剛開始隨注水量增大而增大B.剛開始隨注水量增大而減小
C.水沒過球后浮力不變D.與注水量的多少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下面是曉婷同學設(shè)計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
表1
                          入射角                              15°                              30°                              60°
反射角15°30°60°
表2
實驗序號1234
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15.3023.0225.60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15.3023.1525.6028.50
(1)如圖1所示,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曉婷將一張白紙B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個平面鏡A垂直白紙放置,用激光手電貼著B(選填“A”或“B”)照射,并記錄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shù)如上表1.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她將平面鏡換成了玻璃板,并取來了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在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變短,蠟燭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不再重合  (選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時所成的像與物大小相同(選填“相同”或“不相同”).
(3)表2中的數(shù)據(jù)是一位同學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shù)均正確,但是分析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能是C.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
(4)如圖2是從豎直墻壁上的平面鏡看到的某電子鐘所示的時間,則真實時間是12: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縫紉機皮帶如果打滑,只要在皮帶上擦一些松香或?qū)⑵Ъ泳o一些,這樣就不打滑了.其道理:前者是增大摩擦力;后者是增大摩擦力.(選填“增大”、“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