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的定滑輪,實際上是個變形的等臂杠桿.若物體G重為50牛,要勻速提起物體,不計繩子的質(zhì)量和摩擦,則F大小為


  1. A.
    100N
  2. B.
    50N
  3. C.
    25N
  4. D.
    無法計算
B
分析: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只能改變力的方向.
解答:由于滑輪為定滑輪,不計繩子的質(zhì)量和摩擦,拉力F的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所以F=G=50N.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定滑輪的工作特點,相對比較簡單,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寶應縣模擬)做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實驗,并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次
數(shù)驗
物重 G/N 使用定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1/N
使用動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2/N
1 1.00 0.60 0.65
2 1.50 1.10 0.90
2 2.00 1.60 1.15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書本中的結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定滑輪時F1≠G的主要原因是:
沒有考慮彈簧測力計外殼受到的重力
沒有考慮彈簧測力計外殼受到的重力

(2)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動滑輪時F2≠G/2的主要原因是:
沒有考慮動滑輪受到的重力
沒有考慮動滑輪受到的重力

(3)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定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應該掛在繩子自由端
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應該掛在繩子自由端

(4)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動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
先測出鉤碼和動滑輪的總重
先測出鉤碼和動滑輪的總重

(5)幾天后,小明同學又做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此實驗中他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此實驗他所用滑輪的個數(shù)至少是
3
3
個,其中動滑輪有
2
2
個.
②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62.5%
62.5%
,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大于
大于
第一次的機械效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數(shù) 鉤碼重/N 鉤碼上升高度/c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蠡園中學九年級(上)期末物理模擬試卷(三)(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做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實驗,并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次
數(shù)驗
物重 G/N使用定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1/N
使用動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2/N
11.000.600.65
21.501.100.90
22.001.601.15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書本中的結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定滑輪時F1≠G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動滑輪時F2≠G/2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定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4)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動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5)幾天后,小明同學又做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此實驗中他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此實驗他所用滑輪的個數(shù)至少是______個,其中動滑輪有______個.
②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機械效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上升高度/cm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
12100.840
2551.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年江蘇省蘇州市中招考試說明解密預測物理試卷(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做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實驗,并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次
數(shù)驗
物重 G/N使用定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1/N
使用動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2/N
11.000.600.65
21.501.100.90
22.001.601.15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書本中的結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定滑輪時F1≠G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動滑輪時F2≠G/2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定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4)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動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5)幾天后,小明同學又做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此實驗中他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此實驗他所用滑輪的個數(shù)至少是______個,其中動滑輪有______個.
②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機械效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上升高度/cm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
12100.840
2551.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年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中考物理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做物理實驗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完成了如下所示的實驗,并記錄了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次
數(shù)驗
物重 G/N使用定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1/N
使用動滑輪時測
力計的示數(shù)F2/N
11.000.600.65
21.501.100.90
22.001.601.15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她覺得與書本中的結論偏差較大.你一定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回想你的實驗經(jīng)歷,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定滑輪時F1≠G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該實驗中造成使用動滑輪時F2≠G/2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定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4)請你對小明做“研究動滑輪的特點”的實驗方法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______.
(5)幾天后,小明同學又做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此實驗中他用同一滑輪組進行兩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此實驗他所用滑輪的個數(shù)至少是______個,其中動滑輪有______個.
②第一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第二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機械效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上升高度/cm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彈簧測力計移動距離/cm
12100.840
2551.5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