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來事例中利用慣性的是(  )
①通過拍打窗簾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②人們常用撞擊錘柄下端的方法使錘頭緊緊的套在錘柄上
③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加助跑,提升成績
④汽車行駛時,司機系著安全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 我們把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物體的慣性有時對我們是有益的,我們要學(xué)會利用;慣性有時對我們是有害的,我們要學(xué)會防止慣性的不利影響.

解答 解:①拍打窗簾時,灰塵由于慣性作用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從而脫離窗簾,是利用慣性的有利影響;
②錘頭松動時,撞擊錘柄是為了利用慣性的有利影響,從而使錘頭套緊;
③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利用運動員的慣性提高跳遠成績;
④司機開車時應(yīng)系安全帶,是防止司機由于具有慣性而帶來的危害.
綜上分析可知,利用慣性的是①②③.
故選A.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幾種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慣性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正確利用和防止慣性才能更好的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wù).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小麗把杠桿支在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右邊B處掛兩個相同的鉤碼,要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在杠桿左邊A處掛1個相同的鉤碼.如果把B處的鉤碼向左移一個格,則A處鉤碼向右測移2格.
(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dāng)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變大(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原因是拉力的力臂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小華和小紅在廣場看到小朋友玩套圈游戲(如圖甲所示)時,發(fā)現(xiàn)水平拋出的套圈落地時的水平距離不盡相同,善于思考的他們想:水平拋出物體的落地點到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于是他們按圖乙所示方法,找來圓弧軌道、兩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鋼球進行探究.
探究前,他們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與拋出小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猜想2:與小球在軌道上靜止釋放時的高度h有關(guān);
猜想3:與水平拋出點的離地高度H有關(guān).
如表是他們在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
實驗
序號
鋼球質(zhì)量
m/g
軌道末端水平部分離地面的高度
H/m
小球在軌道上由靜止釋放時的高度h/m落地點與拋出
點的水平距離s/m
落地點與拋出
點的水平距離的平方s2/m2
11000.50.10.450.2
22000.50.10.450.2
31000.50.30.770.6
42001.00.10.630.4
51001.00.20.890.8
62001.00.31.091.2
(1)分析實驗序號為1、2的兩組數(shù)據(jù)可知,猜想1是錯誤的;
(2)分析實驗序號為1、3或4、6的兩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的平方與小球在軌道上靜止釋放時的高度h成正比;
(3)綜合分析表中所給數(shù)據(jù),請你寫出s與h、H之間的關(guān)系式:s2=4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閱讀短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滑雪
        當(dāng)滑雪者從雪山頂峰風(fēng)馳電掣般下滑時(圖),你是否想到為什么白雪輕飄飄、軟綿綿的,卻可以承托高速奔馳的滑雪者呢?
          白雪內(nèi)右很多小孔,小孔內(nèi)充滿空氣.踏著滑雪板的人把重都壓在滑雪板上時,雪內(nèi)的空氣就會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與雪地直接接觸,而是在一層氣墊上滑行.這層氣墊不但對滑雪板施加一個向上的托力,并且減小了雪地與滑雪板之間的摩擦. 
         然而,這層氣墊只能維持一段很短的時間.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過一秒,就會沉下去.
(1)滑雪板可以輕易再雪地上滑行,是由于:滑雪板與雪地之間形成氣墊,減小了滑雪板與雪地的摩擦.
(2)若滑雪板的長1.5m、寬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為1.5m/s,他才能不會再雪地上下沉.
(3)若滑雪者與滑雪板總重為720N,當(dāng)其站立再水平雪地上時,滑雪板對雪地的壓強為20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頓的是( �。�
A.運動員舉起杠鈴的力B.一只螞蟻對地的壓力
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D.拿起一袋方便面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1)如圖所示,甲、乙兩圖的讀數(shù)依次是37.3℃,130s.
(2)某同學(xué)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丁所示.
①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將蠟燭向上(填“上”或“下”)調(diào)節(jié).
②實驗過程中,當(dāng)燭焰距凸透鏡2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③當(dāng)燭焰距凸透鏡35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日常生活中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光學(xué)儀器是照相機(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要使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變大,應(yīng)保持透鏡的位置不動,調(diào)節(jié)蠟燭的位置,同時將光屏遠離(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如圖所示,張明把筷子插入水杯中發(fā)現(xiàn)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于是他想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提出問題】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遵循什么規(guī)律?
【猜想】A.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為了更清晰地觀察到水中光路,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幾滴牛奶. 
(2)張明通過實驗得出下表四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驗證猜想B是正確的,當(dāng)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增大(選填“增大”或“減小”);若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則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選填“大于”或“小于”) 
次數(shù)1234
入射角30°45°60°
折射角25°40°55°
(3)通過分析實驗,你能歸納出光的折射有什么規(guī)律嗎?(至少兩條)
①當(dāng)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當(dāng)光線垂直射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學(xué)校課外活動小組為檢測某傳感器而設(shè)計的電路如圖所示.傳感器上標有“3V0.9W”的字樣(傳感器可看作一個電阻),滑動變阻器R0有“10Ω 1A”的字樣,電流表量程為0.6A,電壓表量程為3V.則:
(1)該傳感器的電阻和額定電流各是多少?
(2)若電路各元件均完好,檢測時,為了確保電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間所加的電源電壓最大值是多少?
(3)根據(jù)技術(shù)資料可知,如果傳感器的電阻變化超過1Ω,則該傳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實際檢測時,將一個電壓恒定的電源加在圖中a、b之間(該電源電壓小于上述所求電壓的最大值),閉合開關(guān)S,通過調(diào)節(jié)R0來改變電路的電流和R0兩端的電壓.檢測記錄如下:
電壓表示數(shù)/V電流表示數(shù)/A
第一次1.380.16
第二次0.950.21
通過計算分析,你認為這個傳感器是否仍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的實驗叫托里拆利實驗.
①這個實驗的意義在于它是第一個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
②老師上課時在演示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水銀柱的高度總是達不到76cm,其主要原因是氣壓低,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水銀柱上方有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